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7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在以寻求利益最大化为价值追求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依循市场的经济原则行事.市场的经济原则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之后,必然带来矛盾与冲突.如何面对矛盾冲突,在接受与正视矛盾冲突之后又当如何作为,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尴尬难题.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两难进路,虽然难于明确地、截然地取舍与平衡,但是基于共同的理性认知能力和共通的对于快乐与痛苦的感受,我们应该能够做出改变、寻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82.
为了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社会有必要将一些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即道德法律化.法律与道德内容上的同源与功能上的互补也为此提供了可能,但道德法律化应有一个适用的范围:能够法律化的道德只能是作为由所有社会成员通过民主商谈达成的普遍共识且是符合社会需要的那些基本道德.  相似文献   
83.
普遍观点是休谟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在面对相互矛盾的道德判断时,需要普遍观点进行有效的调解.经由普遍观点而作出道德判断的赞同与不赞同仍然是一种道德情感.道德概念的正确使用和人们的情感交流需要人们采用普遍观点,而想像和信念的运作与作用则保障了普遍观点的采用.  相似文献   
84.
在绝对道德价值上,道德代价具有负面的价值,而在相对道德价值上,道德代价又有一定的正面价值。道德代价的正面价值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道德代价是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前提条件;道德代价是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环节;道德代价是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85.
我喜欢《道德与文明》杂志,"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栏目尤其是我的至爱。30年一路走来,我吸吮着中华传统道德的乳汁,切切品味其清新芬芳的甘甜香露,点点集汇传统修养思想的涓涓溪流,时时拂拭散落于现世的细细尘埃,而今,一尊尊由《道德  相似文献   
86.
近代以来的道德哲学以人之自然本性或者人之超验理性为其基础,而杜威却要摆脱这两者的限制,力图走第三条道路以兼顾两者的合理成分.他把人之境遇性的生活实践作为道德存在之基础,并在此之上解构反思性道德的封闭性,继而建构它与生活习俗、行为实践之间的连续性,凸显它们之间的张力性关系,如此就把反思性道德看作是一个不断开放、发展、与生活世界之间充满张力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87.
以“不可能的应该”和“必要的恶”为核心要义的“肮脏之手”历来被视为政治和道德领域的经典难题.它集对错于一身的悖论特征以及述行不一致的特征都成为批评者诟病的对象.诉诸不同道德体系评判标准的差异以及角色冲突,“肮脏之手”的合理性能够得到恰当的辩护.“肮脏之手”是“做”而非“应该”的问题,反映了道德实践中价值的异质性,需要实践智慧的引导.  相似文献   
88.
道德相对主义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挑战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道德原则是否具有普遍必然性、理性能否认知道德原则、道德原则能否摆脱道德实践上的冲突.先秦儒学理清了作为普遍、必然的道德原则的仁与作为具体的行为规范的礼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澄清了道德相对主义因混淆两者而带来的混乱;先秦儒学并未像道德相对主义那样认为道德原则无法通过理性证明因而不存在,而是认为道德原则是明证的,其落实依旧需要理性的认知;在实践上先秦儒家主张行权返经,强调在道德原则统摄下所作的变通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仁道,从而有效避免了道德纷争.先秦儒学智慧是对道德相对主义的回应与超越.  相似文献   
89.
康德的德性幸福论存在“德福不一”的困境,而作为至善的世界,应是德福一致.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试图通过“三公设”之设定来调和这对矛盾,但显然不能令人满意.在晚出九年的《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提出了“法权”思想,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使得幸福从彼岸回到此岸.  相似文献   
90.
为了深入学习和掌握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上海社联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上海市伦理学会举办了"文化发展与道德建设"学术年会.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学者和研究生共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朱贻庭和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中之主持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文化发展与道德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