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李林艳 《学海》2015,(4):43-48
如何从社会学角度解读毕福剑事件?本文结合中国社会独特的个体化路径,围绕舆论关于毕福剑事件的争论,诊断我们时代道德生活的转变及其面临的困境。本文认为,我们时代面临从群体性道德向以权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道德的转型,而领域的分隔、身份的分隔阻碍着现代社会道德的形成。只有在制度上为个体自由设定合理的边界,才有望打破领域和身份的分隔,在平等、尊重和沟通理性的基础上重建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32.
探讨生命伦理学的起源,并阐述了不同理论支持者的观点,发现无论准确的生命伦理学历史起源是什么,目前生命伦理学已经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全球现象。它在全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类不仅仅是欧洲人或亚洲人,也是世界公民和一个全球道德共同体的成员。生命伦理学对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它是"拿来"的,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普遍的框架去解释和管理正在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包括了目前所有的国家和文化。然而,这个框架的解释和应用必须依据本土环境。因此,现代生命伦理学具有全球性和本土特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3.
人作为伦理学的研究主体,其本质或特征究竟是什么,构成了伦理学研究必须解决的一个前提性课题。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通过使用语言和文字,形成一种与感性世界拉开距离的强大的抽象能力,因而人是一种自然生物与文化精神的二元存在。作为自然生物,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其生理活动受制于同一的进化进程;作为精神存在,人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摆脱自然因果性的链条,形成一种自由自主的行为决断。在伦理学看来,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这种精神性,而精神性又体现为两个层面:一方面,人是能够自由选择的主体;另一方面,人又是能够道德行动的主体。道德本质上体现为不伤害他人、公正处事和必要时的驰援。作为人的精神性的两个方面,自由是现代道德的奠立基础,道德则为自由的持存和真正实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4.
汤用彤在清华时期发表的《理学谵言》等儒学论文,是探究新儒家和学衡派产生渊源的重要文献。他以道德为立己和立国的基本,阐发以道德实践为本的宋明理学救治时弊的效用和它所具有的普遍价值。辛亥革命后从"反传统"到"接续"传统,学衡派是最早的转折点。汤用彤主导的学衡派在思想上与新儒家息息相关,都强调儒家的道德价值及其现实意义。藉此可为学界对新儒学与学衡派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5.
在孔子的观念重塑下,殷周以降盛行的"德"思想已从统治者用以自我解释的政治工具转变为儒者群体对公共秩序的伦理规设。透过观念新意义的发掘,可探寻到其间蕴含的言论立场的改变与价值诉求的变化。孔子言论中的"德"主要表现出三种向度的诉求,分别是针对统治阶层的德政规劝、面向普通民众的德教期待以及儒者群体的德性自觉,而这三种向度之间又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一并体现了"道德第三方"对天下秩序的普遍关切。思想言论的第三方立场及其引发的价值诉求的多元化,是我们探讨孔子学说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6.
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系列电影《十诫》,向人们展示了宗教在当今普通人生活中的存在境遇.通过对死亡的思考,基耶斯洛夫斯基向我们提出了上帝存在与否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模棱两可的回答导致了他电影中的神秘主义色彩.而这些艺术元素最终转化为一种道德力量,使得宗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7.
康德的道德自我观以反思哲学和先天综合的形而上学为基础,突出道德自我的个体性,坚持自然法中的原子论,表现出定言命令的抽象空泛和软弱乏力。黑格尔扬弃了康德道德自我观及其形而上学基础,注重对道德和伦理进行辩证分析,对伦理的丰富形态进行考察,通过自我意识、精神、自由的逻辑演进,将道德自我置于社会伦理基础之上,以克服道德自我形而上学方法论中的二元矛盾以及个人主义、原子论缺陷。基于人性的社会性、自我意识和精神的互主体性、自由的历史性和客观性的理解,黑格尔的道德自我观内蕴着历史主义和时代感、实践性和社会现实性、整体主义和普遍主义等社会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8.
作为道德行动的一类理由,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具有其特殊的意蕴与复杂性。虽然道德动机的自我性有着不同意义、不同程度的指向,但若作为一个道德准则仍面临着来自普遍立法和道德价值上的质疑。道德上的自我沉溺与利己主义从各自角度进一步揭示了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所具有的复杂意蕴及其所面临的伦理处境。作为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有必要展开自我性的审视,在理性选择与人性本能的对话中进行自己的选择和言说,在道德价值和伦理生活的检视中直面自身的合理性与限度性。  相似文献   
139.
自媒体在当代中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无论是自媒体信息的发布者还是共享者都充分展现了自身的自主性价值,这种自主性的伦理意蕴同时意味着自媒体有利于推动人的独立人格的形成。个体的人格尊严构成了自主性道德的本质所在,这意味着主体自我意识的提升和自我选择的道德主体性的觉醒。然而自主性道德并不意味着自媒体运行的毫无限制,无论自媒体信息发布主体的自律性行为还是公共价值对自媒体运行的限制,都已经内在地包含在了自主性道德之中。自由与限制乃是有机的统一,关于自媒体的伦理价值的判定都应当以这样的基本原则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0.
试论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冯今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完全必要的。其实,精神文明的核心是道德。因此,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发展、道德建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各有关方面正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多种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