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霞  凌霄  江光荣 《心理学报》2013,45(3):320-335
以自我报告、行为学和脑电为指标, 检验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研究1, 对820名普通中学生和72名工读生进行问卷调查, 探讨自伤行为与情绪调节困难、冲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冲动性能够预测自伤行为, 且预测效应量大于情绪调节困难。研究2, 采用Go/Nogo范式的ERPs实验, 检验自伤组与对照组冲动控制的行为学与脑电差异。结果表明, 自伤组Nogo正确反应的N2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 N2潜伏期在部分电极点处高于对照组。脑电地形图显示两者的脑电差异主要体现在前额叶区。结论: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高于同龄普通青少年。  相似文献   
912.
采用图-词干扰范式,要求被试口语产生包含三个名词的句子,同时听觉呈现干扰刺激并操纵其与各个名词的语音相关性,通过与无关刺激相比,与各个名词语音相关的干扰刺激产生的语音效应,探讨句子产生中音韵编码的计划广度,同时检验音韵编码的层级激活假设。结果发现,只有第一个名词上出现了语音促进效应,第二和第三个名词上既无语音促进,也无语音干扰。该结果与层级激活假设相悖,表明句子产生中音韵编码的计划广度为第一个韵律词。  相似文献   
913.
唐倩  毛秀珍  何明霜  何洁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160-2168
随着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gnitive diagnostic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D-CAT)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兼顾知识状态与能力的双目标CD-CAT逐渐受到重视。选题策略是CAT的核心, 通过梳理传统CD-CAT和双目标CD-CAT选题策略的研究, 并对它们的特点、关系及表现进行介绍和评析。最后, 基于认知诊断模型与CAT实践发展指出未来应加强一般化认知模型、复杂测验条件认知诊断模型下选题策略的研究; 应开发双目标诊断测验的项目和测验特征指标; 还应加强非参数选题方法和CD-CAT的实践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14.
栾墨  吴霜  李虹 《心理学报》2020,52(10):1178-1188
该研究探讨了预期交流对创造力的影响, 以及解释水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验1采用结构性想象任务探讨预期交流是否影响创造力。结果表明, 相较于没有预期交流, 预期交流条件下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实验2采取了创意产生任务, 并探讨了解释水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当完成抽象的、高解释水平任务时, 相较于无预期交流, 预期交流条件下个体在新奇性和变通性两个维度上表现出了更高的创造力; 当完成具体的、低解释水平任务时, 预期交流的效应不复存在。也就是说, 只有当创造力任务要求高解释水平的抽象思维时, 预期交流才能促进创造力的发挥。总结而言, 本研究在过往对于交流与创造力以及解释水平与创造力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现, 对于抽象创造力任务, 虽然真正的信息交流尚未发生, 但仅仅对于交流的预期就会提高创造力水平。  相似文献   
915.
设计交流学习任务和个人迁移任务,采用交流范式,探查了不同语境下交流学习双方语言相似性特征。结果显示:(1)语言交流方式下双方语言相似性水平最高,其次是对象可视方式,最后是表情和对象可视方式。(2)交流双方语言相似性随交流进程呈现倒U型分布,仅表情方式下自b6开始语言相似性相对稳定。(3)交流任务b10中双方相似性的交流语境效应显著,个人任务中不显著;表情方式下任务类型主效应不显著。结果发现:随着交流语境中非语言因素的增加,语言对于双方认知协调作用逐渐减弱;表情可视性促进了语言参照惯例的形成效率;仅表情和对象可视语境下双方相似性在交流和个人任务间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916.
研究以JAS(决策者-建议者系统)为范式,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语境交流导向(高/低)与建议方式(直白/隐晦)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实验1通过问卷测量个体的特质性语境交流导向;实验2则通过操纵材料启动个体的状态性语境交流导向。结果发现,高特质或状态语境交流导向的个体倾向于采纳隐晦型建议,而低特质或状态语境交流导向的个体则倾向于采纳直白型建议,并且个体对建议内容的加工流畅性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17.
非功利主义目的论是一种从人的本质出发,追求诸如幸福、自由和自我实现等各种善的马克思道德理论进路,这种理论进路实际上是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视作一种追求抽象的人的本质实现的亚里士多德式目的论。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脉络来看,该理论进路的底蕴正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批判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遗迹和黑格尔哲学的目的论形式。非功利主义目的论者片面地发展了这种以抽象的、理想化的人的"类本质"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和目的论,却忽视了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决裂和对黑格尔哲学的"清算"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提供的历史性解释原则对于理解和构建马克思道德理论的根本性意义,因而只是一种具有历史限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918.
<正>一、欣赏型探究理论的本质意蕴和现实观照欣赏型探究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大卫·库珀里德提出。其英文是Appreciative Inquiry(AI),appreciative即赏识、鉴赏和珍视,强调我们对于他人和周围世界潜在积极因素的鉴赏与珍视;inquiry即探索、研究和发现,强调我们对于他人和周围世界所拥有的积极因素的整合、设计及其价值的实现。这是一种彻底背离传统问题诊断方式的积极变革模式,即通过欣赏和珍视组织的优势和潜力,开展成员间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919.
佛祖言语     
竺法护 《法音》2007,(6):1-1
佛告宝女:菩萨有三法,常怀至诚。何谓为三?未曾欺佛,不自欺身,亦不欺诳一切众生。  相似文献   
920.
11月26日-27日,由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和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共同主办的“和合共生——上海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交流和对话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伊斯兰教界、基督教界、学术界、政府有关部门的百余名代表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形成了多方面共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阐述了中国伊斯兰教界和基督教界对于宗教间对话的基本观点和主张,赢得了与会代表的共鸣。中国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和交流,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促进双方的团结与合作,这不仅在国内是一种创举,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意义。现将陈广元会长、季剑虹主席和曹圣洁会长的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