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4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用双任务加工范式探讨背景任务的难度对前瞻记忆策略加工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背景任务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前瞻任务,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大,被试的反应时增加;脑电结果表明,前瞻线索诱发的N300的潜伏期在高难度任务条件下短于低难度任务条件,而波幅在高难度任务条件下小于低难度任务条件。前瞻线索诱发的前瞻正波的波幅在高难度任务条件下高于低难度任务条件。这一结果表明,背景任务的特征调节了前瞻记忆的加工策略。  相似文献   
972.
采用Navon型复合刺激识别任务,考察中文独体字知觉加工的优先效应。结果表明:构形关系上独体字识别有笔画数效应,呈局部优先性,受练习、认知组块影响。定向关系中复合独体字识别呈整体优先性,慢于单体字和复合图的识别,不受笔画、局部性质影响,当局部构件有独立语义或构形意义时,优先效应反转,局部优先性增强。结论认为局部与整体构形优先关系,局部意义负载影响视知觉加工模式,独体字识别由局部和整体加工合力完成。  相似文献   
973.
杨丽霞  傅小兰 《心理科学》2001,24(4):465-467
现实世界中,信息是以各种各样的模态存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视、听、图不同形式而呈现的多模态(Multimode)信息逐渐成为信息加工的一种重要形式。多模态信息的认知加工也已成为认知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概述了有关多模态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促进效应、干扰效应及抑制机制的主要研究,并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974.
采用单探测变化觉察范式,对三维图形的特征在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中的加工时程进行了探讨。实验一的材料是由不同颜色和形状组成的规则立体图形。实验二的材料是由不同颜色和图案组成的六棱柱。实验结果显示:(1)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绩效均随识记项目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2)随着刺激呈现时间的延长,客体工作记忆绩效显著提高,空间工作记忆绩效无明显增加;且在三种呈现时间条件下,空间工作记忆绩效均高于客体工作记忆;(3)三维图形中颜色特征的检测绩效优于形状、图案和特征捆绑。这些结果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中三维图形的特征加工存在显著的时程效应,空间位置加工最早完成,其次是颜色加工,然后是形状与颜色-形状的捆绑,最后是图案与颜色-图案的捆绑。  相似文献   
975.
汉代各类工艺制品中的装饰纹样种类繁多,美不胜收。不同的工艺制品,由于材料质地以及加工制作的区别,其表面的装饰纹样,却具有很多共同的美感物质。汉代工艺制品的纹样之美,体现了汉代人民的情感需求与审美情绪。  相似文献   
976.
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范式,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阈下安全启动在非安全依恋女性对婴儿面孔注意加工上的改善效应。行为指标上,悲伤程度评分和反应时结果均表明了安全启动的改善作用。ERP结果上,在早期注意加工阶段,阈下安全启动比中性启动诱发了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女性对婴儿面孔表情更大的N1波幅以及更优的P2潜伏期,在晚期控制注意加工相关的P3波幅上同样发现了类似的改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阈下安全启动能够提升非安全依恋女性对婴儿面孔的知觉敏感性,改善非安全依恋女性注意加工缺陷,且这种改善效应不仅仅作用于早期注意加工阶段而且还可以扩展到个体有意识的晚期控制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977.
978.
错误加工(errorprocessing)是个体探测错误发生并进行针对性调整的高级认知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动机(如奖励、惩罚等)能够影响错误加工过程,但结果并不一致。本文在梳理和比较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年龄、性别、实验设计、人格和文化等因素可能影响动机与错误加工的关系。通过进一步整合,提出任务相关性(taskrelevance)可能是潜在的共同作用机制,即在与个体目标高相关的任务中,动机越强则错误加工程度增强(如更大的ERN、Pe波幅);而在低相关任务中,动机对错误加工的影响较弱。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上述因素可能通过影响任务相关性进而调节动机与错误加工的关系,新观点的提出有助于解释动机与错误加工关系的矛盾结果。未来一是需要系统验证上述因素及任务相关性的作用,二是关注不同类型错误和错误本身的动机作用,三是进一步探究动机与认知因素如何共同影响错误加工,这些将有助于完善和推进动机取向的错误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