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刊讯11月15日上午,韩国太古宗《灵山斋》在北京灵光寺隆重上演,这是作为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山斋》首次亮相中国。此前于14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在广济寺亲切会见了韩国太古宗总务院长云山长老一行。  相似文献   
72.
时代瞬息万变,审美观念日新月异。只有站在前沿的观察,才能感受时代新潮;只有动脑思考,才能借古鉴今,领悟和把握变化的来龙去脉。"观察与思考"将助您聚焦于前沿问题,设计自己的人生和事业的方位。  相似文献   
73.
梁丽珠作品     
作品说明:佛山非遗地图网页界面设计是佛山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视觉设计的结合,借助新的视觉形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融合,目的是推动文化与产业、科技、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4.
2011年7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办,江苏省佛教协会协办,江苏无锡祥符禅寺、无锡灵山书院承办的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会议在无锡灵山举行。会长传印长老,副会长学诚法  相似文献   
75.
西安、北京、荆州分别代表着遗产旅游中最为典型的三种问题和类型:西安代表的是大遗址叠加型古都的遗产旅游空间重构与城市精神重塑问题;北京代表的是空间方案错位后古都的遗产旅游空间重构与奥运遗产继承问题;荆州代表的是文化层交错的古都的景观文脉时空分析与游憩空间重建等问题。分别对典型古都的城墙与文化生态进行比较,并讨论古城墙的修复措施。研究认为:(1)古城墙的修复要同时考虑本体与历史环境。(2)特殊古城墙上的植物景观应该借用生态学的相关理念,保留植物与城墙共生。  相似文献   
76.
全球对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唤起了我国艺术界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创造的重新审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创新才是最好的继承。也许本栏目可以助您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7.
桑吉扎西 《法音》2006,(10):32-32
本刊讯9月22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金陵刻经处创建140周年暨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副会长圣辉、学诚、明学、觉醒,副秘书长陈文尧,国家宗教局一司司长徐远杰、江苏省委副书记张连珍、省人大民宗委主任黄翠玉、江苏省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顾传勇、南京市委副书记杨植、南京市人大副主任黄煌、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吕庆继、南京市宗教局局长朱淮宁、金陵刻经处副主任徐卫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及南京市学术界、书画界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近600多人出席了庆祝大会。庆祝大…  相似文献   
78.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的昆曲和古琴音乐被列入联合国教科组织公布为世界非物质化遗产保护名录后,“非物质化遗产”这一专用语开始进入中国学以及化工作的视野,并且逐渐引起学术界、化工作以至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79.
城市公共环境的文化理念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更新,走创新发展的道路。非物质文化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和意义亟待拓展。当今世界的变化速度和中国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瞬息万变,层出不穷的创新成果给城市发展、环境艺术、环境理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激励人们努力发挥创造力。通过对蔚县非物质文化的调查和相关文献研究,以城市公共空间发展为背景,围绕四个功能对非物质文化的应用进行论述,探索非物质文化艺术与现代公共艺术融合的策略。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应把非物质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中去,从而使整座城市更加宜居。  相似文献   
80.
张远来 《天风》2018,(6):15-16
教会文艺的中国化应当建立于圣经根基之上,立足圣经,始终持定文艺的根本是为了教会。"中国化"是时下中国社会的主旋律。所谓"中国化",用习总书记的话说,就是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是要以中国的人、中国的社会现象、中国的国情为研究对象,在继承中国文化思想遗产,总结中国经验和吸收外国先进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用以指导中国的实践,解决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