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关于量子与基因的认识方法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量子与基因的认识方法及特征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所(太原030006)董华山西大学政治系李恒灵量子与基因是本世纪初期诞生在两个不同研究领域的科学理论。从量子与基因理论的历史沿革中考察量子与基因的认识方法,可以看出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因此,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42.
野心家取向指员工以非绩效取向的方式追求职业生涯发展的倾向。具有野心家取向的个体其生涯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坚信仅仅依靠绩效很难得到提升,需要运用组织政治行为、印象管理以及欺骗操纵策略获得晋升与高的绩效评定等级。对雇主的信任、感知到的组织公正、对生涯发展机会的感知、个体的交换意识、大五人格特质、马基雅维利主义以及原发性的精神病态等均会影响员工采取野心家取向的生涯发展态度。该取向雇员的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内在工作动机、工作卷入度及组织承诺都比较低,而离职意向却很高,这会给组织带来消极后果。未来需从野心家取向的研究方法、变量与生态效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3.
M.亨利分析了经典现象学的意向性概念的理论内涵和问题,特别指出意向性在以"出离"的方式理解显现的自我显现时所遇到的悖谬。同时,他指出,由于胡塞尔的意向性现象学以"出离"的、可见的意向性方式理解生命,从而生命在他那里被遗忘和隐匿。生命的自我显现,以一种不同于可见的、分离的意向性方式来实现,这是一种生命的现象学。这是未来的非意向性现象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44.
非言语行为一般指不包含语言内容的人际交流行为。心理咨询作为人际沟通的一门艺术,非常强调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已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在咨询师和当事人的互动中对咨询有促进作用,同时咨询师不当的非言语行为也会阻碍心理咨询。总结前人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现状存在实证研究不足、孤立于咨询进程进行研究等问题,并且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如果要突破目前的研究瓶颈,需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5.
《天风》2011,(1):F0003-F0003
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非义务教育阶段,被关注的程度相对薄弱。中国基督教两会社会服务事工之优秀贫困高中生捐助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广大弟兄姊妹以及地方教会的关注和支持,已经相继资助20多位学习优秀但家庭贫困的高中生。望各位弟兄姊妹积极奉献,帮助学生们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46.
多数哲学家都同意,规范属性随附于非规范属性。但这一共识却对非自然主义实在论构成了 挑 战:如果规范属性和非规范属性是两类不同的属性,如何解释两者之间的随附关系?T.M.斯 坎伦对此问题提出的解答,要点是区分混合的规范判断和纯粹的规范判断,只有混合的规范 判断所对应的规范事实才随附于相关的非规范事实。斯坎伦不能解释对非自然主义构成挑战 的全局随附,因为他既没有证明纯粹规范事实所具有的形而上学必然性,又无法通过将全局 随附视为概念真理而取消其中的形而上学问题。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基于双元孝道模型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考察双元孝道信念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以115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元孝道信念量表、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互惠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负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权威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正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2)非适应性认知在孝道信念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互惠性孝道负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权威性孝道正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非适应性认知正向影响网络成瘾。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信念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而且互惠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近40年来, 正常人的自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日益增加的证据显示正常人的自恋可以按照适应功能进一步区分为适应性自恋和非适应性自恋两类.本文对揭示两类自恋差异的证据进行了全面梳理, 包括二者的成分构成,适应功能,人格基础,发展规律和遗传基础.这些结果促进了对自恋复杂性的认识, 加深了对现有研究的理解, 同时也突出了未来区分二者的重要性.将来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澄清二者的差异, 编制相应的量表, 探讨二者在其它方面的不同, 特别是二者是否具有不同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49.
研究提出了一种简洁的适于混合计分的非参数认知诊断方法—曼哈顿距离判别法(MDD),将HDD纳入MDD框架,通过模拟和实证研究考察了MDD的适宜性,结果表明:(1)MDD简单易解, 适于混合计分情境,0-1计分时,HDD是MDD的一个特例;(2)MDD的判准率较高,三种判别方法差异极小;(3)MDD具有非参数方法不受知识状态影响、对样本容量无依赖,与属性个数关系不大等特点;(4)MDD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为CDA走向实践、走向课堂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0.
郝亿春 《世界哲学》2017,(4):95-101
完满友爱行为究竟是为朋友之故还是为自己之故?这是亚里士多德"友爱论"中一直存有争议且影响其伦理学定性的老问题。以"利己"-"利他"主义模式分析这一问题并不合适。由亚氏"灵魂论"之"欲望"-"希求"界定的"自我关切"-"非自我关切"可作为疏解此问题的恰当概念:前者表明非完满友爱之"争",后者揭示出完满友爱之"让"。"让"是为回应"德事"之需,共同之"德事"则构成完满友爱所互同(通)之根基。作为"非自我关切"的共同德事是化解亚氏表面矛盾的基础,以成全德事为己任的完满友爱共同(通)体既有优势,亦有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