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百字碑     
正~~  相似文献   
242.
明生 《法音》2014,(10)
正"宗教是慈善之母",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佛教徒的内在价值理念和取向。释迦牟尼佛设立佛教的本怀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脱离苦恼。对佛教徒来说,弘法的目的在于利生,一切修行的目的也在于利生,给众生幸福是每个佛教徒的使命。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正缘于此,中国佛教慈善理念特别丰富,并在当代慈善事业中积极践行,取得了国家  相似文献   
243.
佛教画藏     
君冈 《佛教文化》1995,(3):49-53
《佛本生故事》讲的是释迦牟尼佛前生的事。 佛教讲因果,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 佛教认为一般人都离不开轮回之道,只有成了佛才 能超出轮回。那么,释迦牟尼佛怎么也有前生之事呢? 这里要给读者说明一下。在佛经中释迦牟尼成佛之 前还是菩萨,仍脱离不了轮回。因此才有佛的前生 故事。 这些故事大都是寓言、童话,长期流行在印度民 间,内容生动,寓意深长。作为一种寓言可以通过说 因果,讲轮回明白善恶的真理。正如佛经所说:“  相似文献   
244.
人间好时节     
主编让我主持这一栏目时,我觉得是件比较轻松的事。因为佛言祖语恰似根深叶茂的大树,每一片树叶都闪烁出智慧的光泽,随便摘取一叶便能发人深省,起到指点迷津之效。几期一过我发现这事并不那么简单。关键问题是要“应机”: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心态与需要。就像点眼药一样,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是点进眼里的那一滴。兜头盖脑浇上一脸盆就成浪费了。为了应机,达到应有的效果,我真诚地希望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与要求;或者为本栏目撰稿.直接地投入,让《菩提一叶》真正地起到启迪智慧的作用。本期出版正值春天来临,一般来说人们对春天总是欢喜的,那么就佛家的观点来说应该是怎样的呢?我选择了云门文偃禅师的一首禅诗。  相似文献   
245.
叶子 《佛教文化》1993,(4):13-16
第六次全国佛代会已经圆满闭幕,不少中青年僧侣得到了更多的护法、传法、弘法的机会,担任了新的职务,实在可喜可贺!“江山代有人才出”,中国佛教的未来必定是灿烂辉煌,而这灿烂辉煌正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来创造。从本期起本栏目将连续介绍这批新人中的佼佼者,请世人一睹当代中国青年僧侣的佛子风采。  相似文献   
246.
主持本栏目之初,我就想引用佛在尸舍婆林中对弟子说的一段话,当时查阅经书遍寻无着,惟恐记忆有误遂罢此念。去年《法音》杂志登了净因法师的文章,其中正好有这一段,今天转引过来,希望引起本栏读者的思考。“有一次,佛陀在桥赏弥(今印度阿拉哈巴特附近)一座尸舍婆林中经过时,取了几片叶子放在手里,问他的弟子们道:‘比丘们啊!你们意下如何?我手中的几片叶子多呢,还是此间林中的叶子多?’‘世尊,你手中只有很少几片叶子,但此间尸舍婆林中的叶子却多得不可胜数。’‘同样,我所知道的法如同尸舍婆林中的叶子,而我已经告诉你们的如同我手中的叶子,只有一点点,我所未说的法还很多呢!而我为什么不为你们说那些法呢?因为他们没有用处,不能引导人证涅槃。这就是我没有说那些法的原因。’”世上的法多如大地土、林中叶,而到用时往往只需爪中一粒,林中一叶。关键在于应机、方便、实行。佛说法四十九年,目的在于度众生,使之证涅槃,因此佛所说的法有时只是一句,但若施行便需终生以致。而如能坚持施行则自能证得菩提,这便是我们摘取菩提一叶与同道共修的用意。今天我们选取《本生心地观经》中的一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八个字将是有心向善的人终生为之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47.
佛足迹崇拜是早期佛教对佛陀崇拜的一种重要形态,反映了那个时代佛教徒与佛陀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早期佛教的佛陀观与实践方式。而佛足迹石崇拜又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崇拜类型,不但在佛教崇拜中具有支撑与引领的作用,而且在早期的佛教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术界过去对佛足迹崇拜的研究非常薄弱,尤其是对印度佛足迹石崇拜的渊源与特色等问题不甚明晰。通过分析《大唐西域记》中关于佛足迹石的记载,对印度佛足迹石的尺寸、图纹、崇拜方式及神通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佛足迹崇拜从印度向周边国家尤其是向中国的传播进行了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248.
六祖的偈语是其禅学思想的肇始和集中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心学思想。概括起来,它所蕴含的心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的本体性与修心; 心无与心存; 心悟; 静心等。这些思想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宗教思想,同时也是一种人们修心处世之道。它们给予当代人以很大的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49.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PB)作为一种非利己型的非伦理行为正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当前研究大多围绕UPB的前因和形成机制展开,但缺乏对UPB结果变量的探讨。本研究通过对92名主管与399名员工的数据进行跨层次分析,探讨UPB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UPB显著正向影响职业发展,上下级关系在UPB与职业发展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伦理型领导负向调节上下级关系对UPB与职业发展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50.
“学校正念干预”(School-Based Mindfulness Intervention)是将正念理论及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而形成的非医疗健康干预新策略。一方面,学校正念干预能有效帮助学生改善身心行为问题,提高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它能够增强教师压力管理能力和幸福感。总的来说,学校正念干预是以“大健康”为目标、以“非评判接纳”为视角、以校园为干预情境、以传统学校项目为基础的校园非医疗健康干预,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学校专业社工可采取的策略。未来研究应注重其成效评估和测量、理论机制及应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