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以607名初高中阶段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量表法收集收据,探讨了青少年未来无望感的基本状况以及所受压力生活事件、控制信念和社会支持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数青少年无望感在正常范围内,然而余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望感,特别是有13.7%的人至少存在中等及以上程度的无望感而需特别帮助.从影响因素角度看,控制信念对无望感的解释率最高(12.6%),其中二级控制中的认知控制有保护作用,而情感控制则是危险因素,初级控制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其次是社会支持,解释率为6.2%,其中家庭支持显著有利于减少未来无望感,朋友或一般他人的支持无显著预测作用;最后是压力生活事件(主要是事件影响程度),解释率为2.7%.  相似文献   
292.
负性情绪在工作压力作用中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运用职业压力调查问卷(Occupational Stressor Indexes-2,OSI-2)中国修订版和半结构化访谈对某国有投资银行、大型核电站等的297名员工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以“工作满意度”为压力反应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压力源情境下,NA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对于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NA起着“过度反应机制”作用;对于角色模糊和工作家庭平衡所带来的压力,NA起着“知觉机制”的作用;对于工作中的角色冲突,NA起着“压力源机制”;而对于职业发展方面的压力,NA对于它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联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和解释。  相似文献   
293.
城市失业工人存在生活不安定、角色扮演失败、社会比较的不平衡等一些客观潜在的压力源。心理压力又是一种主观感受,因而城市失业工人体验到的压力还受制于以下因素的影响:个体的角色意识和性格类型;家庭主要成员的主观期望和支持程度。探讨其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能为相关部门有的放矢地的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4.
探讨高校教师集体效能感、工作友谊以及价值观协同性与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及作用途径。采用问卷法,对北京345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提出并验证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个体-组织匹配模型及其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结果显示:性别与学校类型对工作友谊和价值观协同性存在显著交互作用;集体效能感、工作友谊、价值观协同性与工作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集体效能感和价值观协同性在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呈显著中介效应。表明高校教师的集体效能感、工作友谊、价值观协同性可反映个体-组织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295.
结合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资源保护理论,构建并检验了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源与情绪枯竭之间关系的调节中介模型。结果表明,角色超载在挑战性压力源、阻碍性压力源和情绪枯竭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弹性较低时,挑战性压力源会对情绪枯竭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角色超载在它们中间不起中介作用;阻碍性压力源既对情绪枯竭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也对情绪枯竭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心理弹性较高时,挑战性压力源对情绪枯竭的直接影响不再显著,而是通过角色超载对情绪枯竭产生正向影响;阻碍性压力源同样通过角色超载对情绪枯竭产生影响。心理弹性高和心理弹性低的个体相比,阻碍性压力源对情绪枯竭影响的差异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96.
以1008名初中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压力背景下探讨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不同情绪适应(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行为适应结果(问题行为、亲社会行为)的保护作用,并揭示二者保护作用的适用领域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显著预测行为适应,朋友支持显著预测情绪适应和亲社会行为。(2)亲子关系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3)朋友支持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消极作用。(4)尽管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都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消极作用,但压力事件较少时二者的保护效应更强。这提示流动儿童与父母和朋友的紧密情感联结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其情绪和行为适应的消极作用:父母是缓解行为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朋友是缓解情绪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积极行为适应能够同时获益于父母和朋友支持。  相似文献   
297.
为探究员工跨界行为产生的影响、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 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和编码, 对50项员工跨界行为研究的52个独立样本(总样本量N = 14366)进行元分析, 结果表明: 员工跨界行为既会产生收益也需要付出代价, 收益表现为员工跨界行为提升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绩效和创新, 付出的代价表现为跨界行为引发角色压力。员工跨界行为与结果变量的关系受员工类型(知识型员工-非知识型员工)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的调节。工作态度在员工跨界行为和绩效、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但在跨界行为和压力与耗竭的关系中出现了遮掩效应。本元分析为员工跨界行为提供了综合而可靠的结论, 对未来员工跨界行为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8.
通勤压力作为一种新型压力源,近年来逐渐成为组织管理领域的前沿话题。通勤压力是指个体在通勤过程中所遭遇的压力事件以及所产生的紧张反应,它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行为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强度取决于员工的个人特征、家庭压力以及所处的工作情境。资源保存理论和控制理论是解释通勤压力消极影响的主要理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完善测量工具,考察不同通勤模式的差异化影响效应,丰富边界机制等。  相似文献   
299.
青少年时期是抑郁的高发时期,也是抑郁预防的重要时间窗口。为探讨强迫思考倾向和抑郁状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501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中生强迫思考倾向完全通过压力知觉正向预测抑郁状态;(2)不反应在强迫思考倾向与压力知觉之间起调节作用,当不反应水平较高时,强迫思考倾向通过压力知觉预测抑郁状态的作用较弱。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强迫思考倾向对高中生抑郁状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积极预防高中生抑郁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00.
本研究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复工阶段,不同阶层社会情绪和压力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于三次问卷调查(NT1 = 1073; NT1 = 983; NT3 =1078)发现:(1)民众社会情绪均表现为积极情绪高于消极情绪,而且随时间推进社会情绪持续向好;(2)低阶层者的社会情绪始终比高阶层者更消极;(3)民众感知的安全压力随时间下降,而经济压力随时间没有显著变化;(4)低阶层者感知到更大的经济压力,高阶层者感知到更大的安全压力;(5)安全压力在社会阶层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经济压力在社会阶层与消极情绪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不同社会阶层在复工阶段存在社会情绪和压力来源的差异,为有针对性进行积极社会心态治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