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技术知识员工压力来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海高技术组织中本地知识员工和外地知识员工作为对比样本,进行两类人群在压力感知和压力来源的差异性分析.研究表明:上海本地高技术知识员工与外地知识员工在压力感知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工作负荷"、"成就动机"、"文化适应"和"工作/家庭平衡"等四个压力来源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地域来源与年龄、学历程度对压力感知具有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以226名学前儿童和其父母为研究对象,从儿童气质-家庭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采用父母报告的方法收集数据,考察了父母心理控制及儿童消极情绪性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共同作用。结果发现:在预测外化问题时,父亲和母亲心理控制的主效应均显著,同时父亲心理控制与儿童消极情绪性的交互作用也显著。显著性区域分析发现,高消极情绪性的学前儿童更易受高父亲心理控制的不利影响,也更易受低父亲心理控制的有利影响,该结果支持差别易感性模型;在预测内化问题时,父亲和母亲心理控制的主效应及其与儿童消极情绪性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说明无论是对高消极情绪性还是低消极情绪性儿童,父母心理控制对其内化问题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3.
本研究采用建构主义教学评估问卷、认知压力问卷、一般元思维量表与情境元思维量表对381名学生进行测量,考察了建构主义教学与元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一级、二级认知压力在其中的中介或解释作用。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仅考虑一级认知压力时,建构主义教学能正向预测两种元思维,一级认知压力在建构主义教学与两种元思维间皆起部分中介作用;(2)仅考虑二级认知压力时,其在建构主义教学与两种元思维间皆起完全中介作用;(3)同时加入两种认知压力时,仅二级认知压力的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心理应激理论、素质-压力三模式以及社会支持主效果模型考察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抑郁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抽取的64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领悟社会支持中介了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2)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此,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考察日常生活中知觉压力对消极情绪的动态影响,检验特质正念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索正念的调节作用是否在不同控制点的个体中存在差异。共有95名在校大学生完成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罗特控制点量表(LOCS),并通过动态评估的方式,完成每天2次,持续14天的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针对知觉压力和消极情绪的密集型追踪测量。多层线性模型结果表明:(1)在个体内水平,个体某一时刻的知觉压力可以显著预测个体下一时刻的消极情绪;(2)个体的正念水平越高,日常生活中知觉压力对消极情绪的预测力越低;(3)个体越倾向于内控,日常生活中知觉压力对消极情绪的预测力越低;(4)个体越倾向于外控,正念对日常生活中知觉压力影响消极情绪的调节作用越强。本研究验证了正念对日常生活中压力反应的保护作用,并提示外控者在面临压力时更有可能从正念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6.
以广州市棠下、上社、岑村、赤沙等地340名"蚁族"(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为被试,采用成人希望特质量表(ADHS)、压力知觉量表(CPSS)、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考察了"蚁族"群体的希望水平,并分析了希望在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从整体上看,该群体的希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②压力对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希望能够起到压力缓冲作用,调节压力与一般健康问题、忧郁情绪和自我肯定感之间的关系。③希望对心理健康的忧郁、自我肯定维度的调节作用大小不同,对于忧郁情绪的调节作用更大,而对自我肯定调节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7.
以21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现场实验,探讨个体创意自我效能感在竞争、评价和时间三种压力情境下对创造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种压力对于总体创造力的影响不同;时间、评价压力分别提高了流畅性和新颖性,竞争压力既提高了流畅性又提高了新颖性,但三种压力情境都降低了变通性;创意自我效能感中间组的学生在压力情境下具有最好的变通表现,而效能感低分组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08.
张兴贵  郭扬 《心理科学》2011,34(5):1151-1156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长沙及广州266名企业员工有效样本的测查,考察了员工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和工作特征变量上的差异,探讨了工作压力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发现不同年龄、学历、企业所有制、行业和工作岗位的员工的幸福感水平差异显著,人口学变量和工作特征对幸福感有交互作用。回归分析发现,工作压力、学历和工作类别变量分别直接影响幸福感,年龄和学历还通过工作压力间接影响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9.
工作压力是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经济发展,工作压力问题日益突出,它降低了生产率,使员工的健康受损,增加了成本消耗。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压力的消极面,干预方法也是以预防和治疗为主。然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压力研究方法,提出积极压力的概念,倡导以健康、整合的方式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作压力模型。并提出在预防和治疗消极压力的同时,也要重视激发积极压力。  相似文献   
110.
谢建军 《天风》2012,(11):15-16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觉得有来自各方面的重担和压力,作为一名生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的传道人,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上帝的仆人,虽然有从上头而来的异象和呼召,但在面对世俗的挑战、生活上的重担以及弟兄姊妹们过高的期望时,传道人仍然常常有灵里枯干耗尽、身体疲惫不堪的感觉。这样的压力一旦过大,就会损坏我们的精神和情绪以至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