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包含安定不动或没有声音的意思。据此含义,“”可组成止、物、谧、默、穆等词汇。“”在生活中是真实、善良、美好的体现,如平、冷、文、恬、雅等等。日常生活中能处处保持平的心态,不但可以意守窍,把握身体气血运动的全面平衡,以达到养心健身的功效;而且还能全面、仔细地考虑问题,有助于处理好周围的一切事情。所以,“”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是调节人的精神的法宝。  相似文献   
22.
虚静探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乃道家(道教)惯用语,亦是凸显道家(教)修养之深的境界语。对于虚,世人多以一词对待之,即以混沌、综合之眼光对待之——虚乃虚无之境界。自然,若以大文化、大国学之视角看待之,取  相似文献   
23.
陈献章是明代心学的先驱,提出著名的"中养出端倪"之说,其心学思想与道教、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即对陈献章与道教、佛教的交涉加以梳理和描述.  相似文献   
24.
陈志华 《天风》2015,(2):17
<正>有一天,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参路10:38-42)这段被基督徒广为熟知的经文,常会让人生发抱不平的冲动,为何爱心接待并辛苦伺候  相似文献   
25.
我生性好热闹,打光腚那时起,就偏爱往人堆里钻。如今人到中年,对人堆里尔虞我诈、争名夺利的活儿,有点腻了。今天忽发奇想,打算孤零零地到南明山中走走。像我这样名利熏心,无情无义的人,竟会想到踏入这片净土,真可谓壮举,真可与浪子回头相提并论。难怪今晚南明山色亦显得愈加幽深,银色的月光镀在树木、竹苇、花卉、草苔的边缘;淙淙的泉声、宿鸟夜啼声、叽叽的虫声共同形成一种特殊的境。我在这中慢慢踱步,让灵魂出窍,让现在的我地思索白天的我、红尘的我。这时,我回想起人生路上的失落,但却没有忧伤;旋而,我又回想起人生路上的得意,但也没有欣喜。回想中的我。  相似文献   
26.
这段经文很容易懂,无需多加解释。这里说的慧,按佛家的意思是观察四谛之法。四谛,一是苦谛,即说明人生多苦的真谛,苦是人生宇宙的真相;二是集谛,是说明人生为何是苦的真谛,人生的痛苦是因有贪瞋痴,造作种种恶业而招集来种种痛苦;三是灭谛,是说明涅槃境界才是消灭痛苦的真谛。  相似文献   
27.
岁月静好     
生活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握住岁月的手,地呵护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拥抱明媚的阳光,心里不知不觉就会温暖明亮起来。我欣然地做着一个心情恬淡的人,微笑着看人间风月,守着一份美好,轻松呼吸,自由行走。这个世上,总有些思绪是属于恬的,总有些恬是属于心  相似文献   
28.
“虚”和“穆”是东西方古典艺术作品极力追求的审美意境.两者虽都包含“”字,但其涵义却是大不相同的,前者着力于“虚”,后者着力于“穆”,两者都认为只有做到“”才能隽永含蓄、达到永恒之美.东方“虚说”要求创作主体在创作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并要求作品达到“物我交融”、“以天合天”的意境之美;西方“穆观”则要求创作主体模仿真实,严格遵从美的形式法则、以人工之巧智达到最自然的唯美形式,要求作品体现出崇高与庄严的气息、体现单纯与纯净之美.“虚说”对中国艺术的审美标准有重要影响,而“穆观”则成为判定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形式与内涵的重要准绳.对二者的比较可以探知东西方古典艺术的异同,从而创作出既具民族特色、又具国际特点的优秀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9.
陈白沙与明初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白沙是元代以后程式化的朱子学向明代的学术主流--阳明学过渡的关键性人物,他开启了心学重光的闸门.本文从明初学术的背景出发,着重探讨了白沙思想中的"自得"、"自然"、"主"三个问题.认为白沙倡言"自得"是和他科场屡试不第的惨痛经历有关,由落第而悟觉,开始拒斥当时的主流学术而自处边缘,重新回到心学体认的道路.对于白沙的"学宗自然",可以做不同的诠释,本文主要是从当时的学术环境,以及朱学传统和心学同调两方面不同的反应,来证验和思考其主旨.白沙之"主",向来是后学争议的焦点,批评者谓之"近禅",欣赏者往往能心领神会、启导机杼.本文从"主敬"与"主"之纠葛、动合一、养善端与辨人禽等几个层面,探讨了白沙学说中"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朱熹、张拭推尊周敦颐尤重《太极图》,他们分别著有自己的《太极图说解义》,其思想内涵颇为不同.朱熹注解坚持主倾向,张栻则警惕主溺于虚无的危险.对于主问题追根溯源则可以发现,二人对于太极内涵有不同的理解.朱熹以为太极即理,严格区分作为形上本体的太极与形下发用的阴阳动.张拭以为太极即性,对太极的理解融贯体与用、动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