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按照宗教发生学的规律,人类宗教的起源,大约经历了前万物有灵论与万物有灵论两个阶段,最后,随着至上神的起源而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各民族的宗教和世界宗教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宗教作为唯一原生形态的大文化的一部分——即原生宗教,更是这种发展规律的最典型形态。故揭示中国至上神——天帝的起源发展过程,不但对于理解中国宗教,而且对于理解整个中国文化,都将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侧重从《山海经》的角度做一点探源性研究,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2.
雷神崇拜是道教雷法实行的信仰基础。从对雷神崇拜演变的历史图景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雷神崇拜以及由雷神崇拜本身所透露出的传统中国人具有的心理状态与思维模式,是后来道教构建雷法体系的潜在渊源。崇拜的产生,源于先民对自然界雷电现象的“畏惧”。然而,在雷神形象的历史演变中,世人对雷神形象的塑造有典型的人格化倾向。此后,道教沿用了民间社会的这一人格化方式,构想了可供道士召遣役使的庞杂的雷部诸神系统。随着雷部诸神体系的建立,世人的心理也完成了由“畏惧”雷神,心生敬畏,并向“策役”雷神,济物利人的转变。一、雷神形象的历…  相似文献   
73.
应法国普拉多(Plado)修会的邀请,由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组团的中国天主教修院神师访法团,在团长褚汉雨神父的带领下,于2004年8月1日至8月19日对法国普拉多修会等地进行了友好访问。访问团由15位神父、教友组成,他们分别是: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王玉亮神父、四川成都神哲学院神师刘从永神父、中南神哲学院神师李远军神父、山西省太原修院神师任静神父、河北省献县教区备修院神师杨全恩神父、邢台教区备修院神师李荣品神父、景  相似文献   
74.
王威威 《管子学刊》2004,(3):29-32,42
黄老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政治实践中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对于其根本思想特征学界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以致于引起许多思想家关于其学派归属的争论。学界比较传统的方法是按照现存被认为是黄老学的著作来概括黄老学的特征,这一方法既缺乏确定性又不能避免循环论证的嫌疑。本文脱离黄老著作的文本,从“黄老”这一名称的含义、史籍中对于“黄老”的记载以及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中对道家思想特征的概括三个方面相互印证,得出黄老思想的两个主要特征:“道”的社会性倾向和清静无为的思想。清静无为的思想又可表达为虚静、因、刑名学说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5.
船山认为,《大学》所言的正心与诚意即是《中庸》所言的存养与省察,两种功夫皆围绕着道来进行。正心之心,即是程子所言的志,正心即是持志,其所志者即是道;正心之功,敬以居持此道也。诚意之诚,如朱子所注,乃是一个实字;诚意之功,充实正心所持之道也。无正心所持之道,则诚无从以充实;无诚意之充实,则所持之道为空、为虚。充实者,即物、即物理以实之;道于正心诚意,一本万殊者也。由其一本,故非增益于所性之外;由其万殊,故充实有体熟用便之别。  相似文献   
76.
新加坡开埠于1819年,但新加坡道教信仰的起源,很可能更早于开埠前的马来酋长管辖阶段,而且是肇始于安葬移民海上浮尸和树下死尸的移鬼形式,属于从坟地庙宇拓展出来的大伯公信仰。这项研究所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新加坡道教信仰的起源属于移民迁徙半途不幸死亡而成的移鬼形式,比一般学者认为的移民携带香火或神像分身渡海南下的移神形式更早,其祭祀初衷也更自然和纯朴。  相似文献   
77.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是凝结在文化中的文化其"神"。在认识和实践上守护住文化其"神",是文化自觉的根本要求。本文提出文化生命结构的"形神统一"概念,并转化为一种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论,从文化其"神"与其"形"相统一的角度分析了守护文化其"神"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一种重"商"而轻"文"、重"形"而轻"神"的倾向。"形神相即,形质神用",而消解了文化其"神",文化其"形"也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或纯粹的商品符号。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必须坚持"形神统一",守护住文化其"神"。  相似文献   
78.
3月19日圣若瑟主保良辰,也是教区李山主教的主保,北京教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上午9点半,李山主教在主教府宣武门教堂主持了大礼弥撒,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主教、主教团秘书长郭金才主教与李主教同台共祭,北京教区全体神父、来自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的神父40余人参与共祭。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修女、神哲学院部分  相似文献   
79.
智慧的导师     
苏志明 《天风》2010,(9):11-12,31
丹桂飘香,教师节又到了。这又使我想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圣经中有一个人物,可谓并不“听话”的“学生”,他就是著名先知约拿,他坦诚但任性,可爱但顽固,他时而痛悔自己,时而又性情发作,作为他的“老师”——耶和华神是怎样教育、启导这个“学生”的呢?这对作为教师或者牧师的的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80.
功利与道义、责任与义务、规范与自由、必须与应该、他律与自律等等,一直是伦理学难以达成共识的根本性问题,追溯其根源,却缘于道德与美德相混淆。因而,辨析道德与美德而使之各归本位,这是推进伦理学前进的认知前提。客观论之,道德属于他律,是人人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所以,道德是功利的,它以自我利益持守为出发点,以权利与责任对等为基本原则,以实现个人利益为直接目的。道德是美德的基础,因而,美德属于自律,是对道德的卓越,是人人应该响应的社会倡导,所以,美德是道义的,它以自我利益放弃或超越为起步,以无私利他为基本准则,以履行责任之外的义务来增进他者利益为展开方式,以实现个性张扬和精神自由为直接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