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女孩子们,是否渴望倾诉?是不是都有蓝色的忧郁与柔情?花开的季节有多少美丽的春梦,还是说我们梦样的青春有多少美丽?我听着英文歌,怀着一种优柔的执着,记录下前人的生命华实.  相似文献   
552.
五月的鲜花开满了大地;圣言的光辉照耀在心底。双手捧握着天主的圣言,我的内心被慈爱包围。这部来自天主的经典,处处流溢着活水的江河。翻开她,你会见到许多感人的故事,真挚的情节以及可歌可泣的他和她。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位真实的女性——天主的母亲,圣母玛利亚。  相似文献   
553.
对于如何确保患者已经得到了有根据的医疗处理,依据还是有限的。为了测试一种决策支持对干预子宫纤维瘤的治疗是否得到了印证,雷夫和索尔伯格博士设计如下研究:在四所随机选择的妇科诊所进行选择性的临床实践帮助,并提出5个对比性的问题进行比较。患有纤维腺瘤超过13个月的300名女性患者被抽选做治疗决策的选择。并且给这些患者邮寄DVD.  相似文献   
554.
作为现代科技进步之一的辅助生殖技术,是目前世界各国广为采用的治疗男性不育措施的重要方法。从女性关怀角度思考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即造成生育与婚姻分离,冲击传统家庭模式,造成遗传物质、代孕的“商业化”倾向等,并提出倡导女性关怀的意义,以更好地促进该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55.
556.
《中国宗教》2015,(2):40-41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的梦,我们动员每一位同工、义工,以及每一个被服务对象为实现这个梦而努力。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在上海建立之日起就确定了把信仰通过"爱"来诠释、通过服务来表达的方针,践行在"不分信仰、不分民族、不分男女、不分肤色、不分年龄"  相似文献   
557.
张一兵 《学海》2006,46(6):62-67
青年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中,批评马克思将资产阶级的生产逻辑世界观外推到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可是,他自己却用象征交换关系来重新图解全部历史。文本有针对性地分析了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相关指责,并以科学的态度重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相似文献   
558.
布鲁德尼对青年马克思的解读展现了一种以罗尔斯资源重构马克思的理论努力和新型理论动向,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较多关注。他的解读紧紧围绕马克思的规范理论和“证成难题”展开,认为马克思持有一种关于人的本性和良善生活的规范理论,但由于拒斥哲学从而导致其无法在当下资本主义条件下证成其观点的正确性,为此须引入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论证方式。其解读存在较多理论偏误。他有意无意抬高了青年马克思而贬低了成熟马克思,事实上导致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否弃,其“证成难题”也并非理解马克思的关键。其解读总体上属于“资产阶级实践哲学”的行列,不能归入马克思主义的阵营。欲真正理解马克思,还须站在马克思本人的立场上并秉持思想的整体性和发展性原则,更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核心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59.
亲情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议题之一.亲情教育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几乎是价值观教育的盲点,而亲情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关注当代青年的亲情现状,加强对当代青年的亲情教育,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当代青年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应成为当前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60.
凯绥·珂勒惠支作为一位版画家,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通过版画这种纯粹的表达形式,描述她所生活的那个世界,并以女性的身份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重新认识凯绥·珂勒惠支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深度地挖掘她的作品精髓,为现代中国艺术的创作孕育新的灵感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