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魏良 《美与时代》2014,(10):86-86
试图对清朝时期与同时期18世纪的洛可可时期西方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从画面特征、造型手法、社会文化根源这几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四点相同之处及四点异同之处并深入阐述其产生相同与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2.
正香港道青团的宗旨十分明确,是为弘扬道教文化、推动青年服务社会、培育青年道教领袖、促进本地与外地宗教青年团体交流,并缔造一个青年弘道的新典范。香港社会深受西方文化、教育及政治影响,是华洋集居的国际大都会。然而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在香港却遭到冷落,香港市民只能  相似文献   
153.
安国启 《学海》2011,(4):8-10
政党与青年有着天然的联系,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目光投向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和希望。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指出:"?回顾我们党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确,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工作、促进青年发展的历史。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本刊特别邀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和首都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工作"进行笔谈,以全面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工作、促进青年发展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4.
一天下午,海德格博士邀请他的四位老朋友来到书房。这四个人,三男一女,都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但是,他们都曾有过春风得意的时光。米迪先生曾是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基利上校则出身名门,年轻时仪表堂堂,是众多女性心仪的对象;加斯科先生也显赫一时,担任过一市之长;而怀彻丽女士曾有过可以征服一切男人的出奇美貌,  相似文献   
155.
当今社会,没有靓女作广告的洗发水必然滞销,没有身姿绰约的模特展示的服装必然无人问津;没有丽人作封面的杂志必然在架上蒙尘。不少职业都是以貌取人,招聘广告召唤——要录用端庄靓丽的少女;征婚启事声明——要寻觅容貌娇好的佳人。  相似文献   
156.
一直以来,中国绘画就是一段女性"缺席"的历史,要在中国美术史学中探寻女性画家的传记很难,许多杰出的女性画家和女性绘画都被掩盖在历史的尘埃中,消失在时空里.  相似文献   
157.
30集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塑造了刘月季这一典型的普通妇女形象。这一普通农村妇女以她勤劳、善良、坚忍、宽容的优秀品德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刘月季这一艺术形象有着典型意义,可以说是中国千万个母亲形象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8.
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性别文化中开始存在一股中性的审美潮流。如果说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组成一条向相反方向无限延伸的轴线,那么中性气质就处于它们的交接部分,兼具双性气质特点。中性化的性别趋势和审美潮流,打破了过去男阳女阴的性别刻板印象,并在开放的社会文化格局中不断变化与发展。双性气质以不同的风格杂糅、交织在一起,使得人类的性别审美视点更加丰富和多样。  相似文献   
159.
20世纪40年代初作家们习惯将女性置于火热战斗中去表现她们积极向上、追求人格独立。萧红的《小城三月》却继续追问女性的现实处境,仿佛与当时革命潮流背道而驰,这与她一贯忧郁的个人气质有关。小说挥之不去的阴沉寂寞超乎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营造无限沉重之感,形成有力的回响。  相似文献   
160.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社会机构。高校校园作为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青年学子感性的培养;其次,文化景观在育人方面也有突出的作用;第三,营造各种尺度的交往空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的人格有极大好处。高校校园通过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可以在熏陶中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知识和探索未来的激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与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