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18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汶川地震9.5年后,对汶川县和都江堰市76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惩罚敏感性和孤独感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网络成瘾症状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PTSD症状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症状,并分别通过惩罚敏感性、孤独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预测网络成瘾症状;(2)女性的PTSD症状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症状,并分别通过惩罚敏感性和孤独感间接影响网络成瘾症状;男性的网络成瘾症状仅被PTSD症状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22.
以山东省济南市12所初中的2015名初一学生为被试,对其持续追踪至初二年级,采用自我报告法测查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受欺负和社交退缩,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潜在转变分析,探讨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以及各亚类别中青少年受侵害身份的稳定性与发展变化。结果发现:(1)同伴侵害亚类别可以分为:未受侵害组、低受侵害组、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四类,各亚类别间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受侵害程度上;(2)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表现出高水平的攻击行为和社交退缩,且高受侵害组的社交退缩行为更多;(3)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受侵害身份具有中到高水平的稳定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高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中等受侵害组转变,中等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低受侵害组转变。攻击行为是受侵害身份转变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3.
以7~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考察加工速度和执行功能对流体智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运动加工速度、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从具有直接影响到只通过执行功能中的记忆更新成分产生间接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年龄间的差异。在童年中期(7~9岁),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不仅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还通过记忆更新对其产生间接的影响。童年晚期(10~12岁),感觉运动加工速度和知觉加工速度不再对流体智力具有直接预测作用,都是通过记忆更新和抑制/转换合成成分间接对流体智力起作用。青春期(13~15岁),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只通过记忆更新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4.
消极身体意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了解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危害以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对于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消极身体意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自我概念、情绪体验、体重控制策略、饮食失调和社会生活五个方面; 并且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BMI)、社会文化因素(父母、同伴和大众媒体)和心理因素(人格因素、认知方式)。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1)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视角完善青少年身体意象发展的理论模型; (2) 考察社交媒体等新兴因素的作用; (3) 阐明青少年在加工身体相关信息时的认知特点; (4) 推进中国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25.
为考察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263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无法直接预测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但可以通过自我同一性状态这一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2)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双重作用,既能通过加强成就型自我同一性状态提高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增强弥散型自我同一性状态进而削弱青少年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6.
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本研究以366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父母冲突频率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冲突时青少年行为反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频率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生活满意度;(2)青少年的介入行为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回避行为则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3)在主张–回避的父母冲突场景中,青少年的回避行为在父母冲突频率与生活满意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90%。  相似文献   
27.
以756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业投入、学业成就、同伴团体进行追踪测量,探讨青少年同伴团体的学业投入及学业成就是否存在同伴选择与同伴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在1年的追踪时间中,青少年学业投入的发展呈下降趋势,初始水平与下降速度负相关,学业成就的发展呈上升趋势,初始水平与上升速度无显著相关;(2)学业投入与学业成就存在同伴选择效应,青少年倾向选择与自己学业投入及学业成就相似的个体构建同伴团体;(3)青少年的学业投入及学业成就与同伴逐渐趋近相似,即同伴影响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其各个症状簇对震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并检验安全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儿童版、DSM-5的PTSD症状核查表、安全感量表和儿童行为问题核查表对汶川地震8.5年后的113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PTSD、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分别正向预测自杀意念,侵入性症状和回避性症状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安全感在侵入性症状、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PTSD与自杀意念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在回避性症状与自杀意念之间不起调节作用。这表明PTSD各症状簇对震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不同,且安全感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29.
青少年性发展的差异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青少年性发育现状及其对性心理与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中学生性现状调查问卷》及16PF人格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西4所中学的1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青少年手淫行为发生率、与异性交往愿望及性冲动等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2)性成熟的青少年的多种人格特征与未成熟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正常,但在性心理方面很不成熟,对手淫、性冲动和异性交往等方面问题较多,性发展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30.
我国青少年学生观念现代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采用英克尔斯编制的OM—12量表(修订),测查了重庆、兰州、广州等地城乡774名中小学生观念的现代化水平。结果发现:我国青少年观念处于中等现代化水平;不同城市和城乡等生活环境对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观念现代性的影响极为显著,但对高二学生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对观念现代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