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帝内经》二十五音和经络调理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古琴的启发,对2000多年传抄文字的考量,根据当代物理声学对声音频率的定律,更正了既往研究的错误,最终发现《黄帝内经》二十五音的排列和经络调理之间存在严谨的客观规律,声学部分与当代物理学完全相同,从而为中医听声辨痛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2.
开心一笑     
害怕牧师的小女儿在楼上睡觉,大哭。牧师上楼去问她:“你为什么哭?”“因为我害怕。”“不用怕,有上帝跟你在一起。“爸爸,那你来跟上帝在一起,我下楼去跟妈妈一起睡,好不好?”习惯有个老师上起课来非常无聊,所以一到他的课,同学们都会趴在书桌上睡觉。一天,期末考试刚刚结束,这位老师告诉学生说:“你们现在终于可以轻松地做你们想做的事情了,你们不是一上课就想睡觉吗,现在就小睡一下吧。”全班一阵欢呼,几分钟后,班上的热闹声渐渐降低,老师发现全班的学生竟呆坐着,教室里出奇的安静,于是她好奇地问:“你们今天怎么了…  相似文献   
73.
孔孟老庄美学思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瑾 《中国道教》2003,(2):19-22
儒道之学重在人生,本无意论美,其美学思想皆出自审美化的人生哲学。故,论儒道美学即论其哲学也,亦即论其人生境界观也。一孔孟之学以“仁”为根本,“成仁”乃其理想;老庄之言以“道”为宗尚,“体道”是其归宿。两家本旨多有不同,前贤有治世治身之说,时彦有入世超世之判,皆以法度、自然明两家轸域。审美精神之歧异亦无外乎此,盖先有人生境界观而后有艺术审美论也。1.美善相乐与自然真美孔子论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缘《韶》主尧舜禅让以德,而《武》主武王征伐以力。此美善相乐…  相似文献   
74.
一、应当重视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这一重要要求后,宗教工作部门、宗教界、学术界等方面反响热烈、积极响应,纷纷行动起来,以不同方式推进这项工作,势头很好。但据我们了解和有关方面反映,这项工作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如不及时给予重视和改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一是认识有偏差。  相似文献   
75.
从容真好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乱云飞渡中劲松的从容,令人钦佩和赞美。人生也需要从容,淡然宽怀看春秋。一位明星说得好:大红不骄纵,冷落也从容。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主人,当你驾驭生命之舟行进时,遇到滚滚激流或惊涛骇浪,这就需要从容把舵,战胜艰难险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从容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从容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坦然;从容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傲岸;从容是我自横刀向天  相似文献   
76.
亲亲相隐是我国传统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并为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法律制度或法律思想所贯彻。亲亲相隐之所以会成为中西法文化的共同特征和共同选择,是因为这一制度符合人性的需求,体现了"仁爱"的人性自然亲情,是"孝道"这一基本人性在法律制度中的具体表现。我国的证据立法应当在继承、改造亲亲相隐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当代中国的亲属拒证权。  相似文献   
77.
比较是社会判断的核心过程。近期,Mussweile提出了选择通达理论模型,该模型区分了比较中两个基本的假设过程,整合了比较中的多种结果,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判断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主要介绍了选择通达的过程、结果及其存在的普遍性,并讨论了参照点运用和选择通达机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78.
以往对于荀子美学思想的探讨多是从其“乐”论出发,而对于“礼”论中隐含的审美思想发掘不够。实际上,荀子的“礼”论中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意蕴。首先荀子将“礼”奠基在人的丰富感性基础之上,将生命本身的存在作为价值建构的原点,表现出对于生命存在的关注和尊重;其次荀子认为与“礼”相关的各种仪式活动,是以具体而物化的形式恰当地表现了人存在的各种生命情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是对于人类生命情感的美化和装饰;最后“礼”的最终的目标和价值在于通过“行义之美”,构建一个“美善相乐”的理想世界,这个理想世界不仅具有伦理和谐的意味,还具有审美大化的韵味。荀子的“礼”论不仅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理论建设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9.
李大钊易学思想及其早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作为中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其早期对易学有着独特体认和理解,并运用这种体认和理解建立起自己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他认为周与易体现着体与用、常与变之"宇宙二相",吾人只要"以其不变应其变",就能"以宇宙之生涯为自我之生涯",实现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的人生理想。他用太极、阴阳、变易等易学原理解释、说明进化论,并力图为进化论寻求形上学根据,使之更加合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他用进化论来说明易学之阴阳、变易、生生、日新等观念,从而升进了易学的变易观,使大易哲学由传统活转于近代。在他那里,实现了中学与西学、哲学与科学的有机对接。本文认为,在注重易学本身的发展、演化研究的同时,也应注意像李大钊这种对易学援引、运用的研究,进而全面评估易学对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心"、"意"、"识"三者在佛教的概念和范畴中十分重要。它们既是佛教法相的核心名词,又是深入佛教法相的重要关口,对之进行贯通古今、综合教内教外观点进行诠释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以《说文解字》为主探究文字本义,说明佛教传统中赋予三者的内含是在同其本义相符基础上的引申;其次以玄奘法师所译论典说明传统佛教对三者的理解;最后以"体"、"相"、"用"分析三者,通过建立第九识而对三者进行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