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黎琳  刘伟  马亮  李冬青 《心理科学》2015,(3):625-629
在年龄—前瞻记忆悖论现象中,老年人在完成日常前瞻记忆任务时,其表现优于年轻人的现象尤其引人注意。研究者一方面探讨了动机水平、责任心、生活状态以及外部帮助与提示等与主体有关的因素等对这一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研究了任务本身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任务情境和任务性质的前瞻记忆年龄比较的结果,可以推断日常前瞻记忆年龄差异的来源在于任务的性质而非任务的情境。将来的研究可通过元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手段进一步确定日常前瞻记忆年龄差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2.
道德悖论研究述要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道德与文明》2008,(2):103-106
"道德悖论"是人类道德生活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道德悖论的界说、特征、形态及其生成情境与因由、道德悖论研究的意义,乃至其认知路向的拓展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探究,发表了一批积极成果。道德悖论研究需要从廓清其概念外延边界、注重学科交叉成果的应用、密切结合道德建设的实际问题等方面加以拓展,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3.
从美德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解读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美德即知识",可以发现这一表面上看似悖论的命题正是对"美德可教"命题的全面、一致的哲学阐释:美德要可教,美德就是客观存在的、自身为善的,美德知识正是对美德自身价值性的认识;美德要可教,美德就必须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的东西,而只有知识才是真正可获得的东西,它一旦拥有就不再失去,是高度知行合一的。从美德教育实践的角度出发解读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其蕴含的真正教育悖论是:忽略了大众的理智有限性,试图把哲学教育运用于大众。  相似文献   
114.
英国现代数理学家、哲学家罗素,是数学中逻辑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1903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悖论”,导致了“集合论”理论的发展。  所谓悖论,是从一些貌似正确的或看来可接受的约定出发,经过简明正确的推理,却得到自相矛盾的结论。例如,对一个命题,如果假定它为真,经过无懈可击的推理,却推出它为假;但假定它为假,又能推出它为真。这样的命题就是一个悖论。  下面是罗素提出的一个命题:  某理发师规定:他只给那些自己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这个理发师该不该给自己刮脸呢?  很显然,如果这个理发师给自己刮脸,那么按规…  相似文献   
115.
西化中医"创新"之悖论纪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导论 中医辨证唯象论与西医实证解剖辨病的结构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逻辑概念;"中西医结合"者,乃需求是于辩证法科学理论概念的统一和谐.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回顾发生在北京某医院实习医生参与患者手术和抢救而引发纠纷的案例,分析了医学生"被非法行医"的原因以及医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学医院所面临的伦理及法律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重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以及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医学生.  相似文献   
117.
在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上,认为克尔凯郭尔主张基督教信仰只关系到主观而与客观无关,其"真理是主体性"、"信仰是荒谬的"等命题是对理性之摒弃的看法是偏狭的。克氏在信仰上对主观真理的强调和对客观真理的质疑建立在承认人的罪性以及因之而人的理性遭到了破坏这一前提上,这一点并不与理性本身相冲突,而毋宁说是人的理性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克氏,基督教信仰的主观性就其自身而论也必须以理性客观性为前提,因无正确的客观性作保证就没有克氏要求的那种主观性,其眼中的信仰的主观真理也就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18.
服从于职业"需要"的职业道德规范,缺少对道德客体应有的人性关怀,主体的道德选择难免陷入"自相矛盾"的悖论境地。这种悖论现象的存在,模糊了"是"与"非"的应当界限,影响着人们对"善"与"恶"的正确判断。回归职业道德规范于人的"道德"本义,是排解职业道德悖论的应有路径。  相似文献   
119.
“公”与“私”的悖论--中国人“自私”行为的历史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众 《学海》2003,3(3):162-165
中国人的“自私”行为和“公德”缺乏 ,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现象 ,它的“不道德”获得了一种“道德信念”的强烈支持。回溯历史可以发现 ,这个道德信念的制度背景和基础都带有明显的“公”的性质 :中国农业产权的显著特征是“公” ;中国社会分配的调节制度是“公” ;中国文化的基本观念是“公”。在这个“公”与“私”的悖论之后 ,其逻辑转换的关键点是个体权利的极端缺乏。作为历史长期演化的产物 ,“私心”虽然不应该受到过多的道德谴责 ,但却十分不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扩大个体对生产资料的支配权 ;收入的调节问题则应该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社会化保障制度来解决。在此基础上 ,弱化“分配正义” ,发展出承认个体交易选择的“交换正义” ,牢固地确定个体的私有权利  相似文献   
120.
Russell's letter to Frege of June 16, 1902 contains the famous paradox of the class of all classes which are not members of themselves as well as a second paradox of the predicates that cannot be predicated of themselves. The latter paradox arises out of Russell's theory of classes and class concepts in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