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组建、成长中逐步形成了一种集体理性决策模式。该模式的组成模块及其要素,能够确保党的领导集体对所处环境及面对的问题作出的反应趋向于整体利益。但在1927年前,党的政策实践活动不充分,这一模式也不完备。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解决了土地没收范围、土地分配数量标准、富农问题等问题,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政策。农村调查在促成土地革命从原理到方案的操作化、配套化、协同化的同时,也促进了集体理性决策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农村调查成为政策反馈机制,为中国共产党的能动性决策提供了条件,集体理性决策模式进而具有了自主学习功能。  相似文献   
162.
羞耻和内疚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羞耻和内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两种十分相似的情感,难以对此作出明确的区分。近年来研究发现两者在概念、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外显表现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在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上羞耻比内疚更密切。这些研究发现无疑对情绪的理论研究和心理障碍的临床治疗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3.
集体未来思考是指想象一个尚未发生的群体事件,其与集体记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目前对集体未来思考的研究发现它的记忆基础更多为语义记忆。而有关集体未来思考的脑机制研究则相对较少,但在遗忘症患者中发现个体未来思考和集体未来思考是可分离的,并且非海马依赖的未来场景构建与集体未来思考可能存在重要联系。未来研究应该注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集体未来思考,探讨其产生条件及影响因素,并加强在正常人群中神经机制的研究,以更好地揭示集体未来思考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4.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底,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国家、社会、公民3个层面。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来,得到了宗教界的积极响应。本刊特别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以及各大宗教的代表人士,共同探讨「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5.
支媛  汪萍 《美与时代》2013,(7):49-51
水族人的祭石习俗由来已久并代代相传,它是水族先民原始思维外在形态的显现,作为水族族群集体无意识的具象表现形式,其与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紧密相关。一水族人对石头的崇拜由来已久,如今可见之水族祭石习俗便是这种石崇拜心理最集中的表现。水族人十分崇拜石头,他们把石头看作是族群的保护神。水族的祭石习俗形式多样,有重大的祭"霞石"仪式,还有"拜谬"、"立邑"、"拜善"等等。"拜谬"即水语的"拜岩菩萨","立邑"即"拜山神","拜善"  相似文献   
166.
2010年8月10-14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哲学社会学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与会者达百余名。分析哲学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居于英美哲学的主导地位。会议特邀芬兰学者  相似文献   
167.
张晓贤  桑标 《心理科学》2012,35(2):314-320
为考察儿童内疚情绪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小学5年级学生内疚情绪与其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1)内疚情绪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难过情绪不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2)当儿童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对团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产生内疚情绪,但如果其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不良结果时,则产生难过情绪。结论:儿童的消极情绪是否能促进其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其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还是他人。  相似文献   
168.
荣格与罗杰斯的人格及其治疗观的比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荣格与罗杰斯的理论的背景渊源,他们人格理论中的意识、无意识、自我及前者的自性化或后者的自我实现的潜能,他们的治疗目标、态度及方法作了一个浅显的比较,以期在共性与个性之中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69.
《中国宗教》2022,(2):4-5
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5日下午就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人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0.
大学生羞耻和内疚差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 48名北京大学本科生为被试 ,检验羞耻和内疚差异的 3种假设 :研究一同时检验“公开化与私人化”和“个人无能与违背道德”两个假设 ;研究二检验“伤害自我与伤害他人”假设。方法是依次呈现一系列不同的负性情境 (情境事先已按要检验的假设加以控制 ) ,要求被试设想自己亲身经历该情境 ,然后回答体验到的羞耻和内疚的程度及理由。结果表明 :①“公开化与私人化”对羞耻和内疚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有他人在场”可以易化羞耻 ,而内疚感的产生一般不需要“观众”在场。②“违背道德”在引发羞耻和内疚感上基本相等 ,而“个人无能”引起更多的羞耻感 (p <0 0 1)。③“公开化与私人化”和“个人无能与违背道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④“伤害自我”更多引起羞耻感 (p <0 0 5 ) ,而“伤害他人”更多引起内疚感 (p <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