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内隐态度之“内隐”的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佐斌  张陆  叶娜 《心理学探新》2009,29(2):57-61
态度,又称为间接测量态度或自动加工态度。很多学者认为内态度是无意识的,需要通过间接测量来获得。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当前没有研究可以证明内态度内容的无意识性,并且认为内态度也并非一定要用间接测量来获得。探讨内态度之“内”的涵义,对于更好地理解内社会认知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2.
不同认知风格11岁儿童内隐序列学习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对143名11岁儿童进行认知风格测验,从中选取反省型和冲动型认知风格儿童各30名,采用序列学习研究范式,对其内学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虽然冲动型儿童序列学习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反省型儿童,但采用“比例测量法”的方差分析两组被试无显著差异。(2)采用“对立法”对包含和排除的生成成绩进行方差分析,无论反省型儿童还是冲动型儿童,其包含和排除成绩均没有显著差异,而且成绩均在几率水平以下。说明两种认知风格儿童的序列学习没有差异,且都具有内性。  相似文献   
93.
内隐序列学习与注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列学习与注意的关系是内学习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双注意机制”理论、“抑制表达”理论和“干扰外显学习成分”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内序列学习与注意的关系,但支持证据和反对意见并存,论争激烈。该文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这三种理论,提出了“动态需求”假设,认为内序列学习任务对注意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内序列学习任务中外显学习成分比重的变大,其对注意资源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94.
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蔡华俭 《心理学报》2003,35(6):796-801
研究运用内联想测验对内自尊进行了研究和测量,同时还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外显自尊和内自尊的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东方文化下内自尊是存在的,个体无意识中对自我持有一种积极的评价,但强度不如西方个体。(2)内自尊与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的结构,二者间仅存在低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
人工语法范式下内隐学习的脑机制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语法范式是研究内学习实验的重要范式。利用脑成像技术的研究发现:人工语法范式下内学习发生时,额叶、枕叶、顶叶以及基底神经节与内学习有密切关系。该结果对当前教育教学产生一定启示,即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知识迁移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重视学习过程中内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先后顺序和有序结合。  相似文献   
96.
注意负荷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操  白学军  沈德立 《心理科学》2007,30(5):1029-1032,1051
运用次级任务研究范式,采用符号计数的次级任务和歧义序列中的次级条件序列,将内序列学习分为单任务组和双任务组,统一在单任务条件下测试。结果发现:(1)两组被试内学习成绩差异不显著;(2)双任务组被试在学习组块和测试组块的内学习差异也不显著。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在次级任务占用注意资源的条件下内学习仍然可以正常地获得、内序列学习不受注意负荷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97.
杨治良  邹庆宇 《心理科学》2007,30(6):1314-1320
本研究以上海行政区为划分标准,探讨了"上海人"和"非上海人"群体的地域刻板印象以及"内-外群体效应"。结果发现:(1)IAT结果表明,被试在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高于相容条件(t(25)=3.282,p<0.01);(2)SEB结果表明,被试对于不符合刻板印象的句子做出解释的次数显著多于符合刻板印象的句子(t(73)=2.844,p<0.01),且不同地域来源的被试做出的内、外归因也有显著差异(t(72)=3.172,p<0.01)。研究采用两种测验方法证实了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并且通过实践验证了SEB作为内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
徐德淼  唐日新  解军 《心理科学》2007,30(6):1342-1344,1327
本研究同时运用问卷法和内联想测验(IAT)来研究我国大学生的攻击性。结果发现:1.整体外显攻击性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身体攻击因素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2.内攻击性在表现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与身体攻击联系更紧密;女性与言语攻击联系更紧密。3.外显攻击性和内攻击性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根据相关系数来判断。  相似文献   
99.
李琦  赵迪  郭春彦 《心理科学》2007,30(5):1061-1064
本文采用字表方式,从高低词频和新旧效应角度,探讨内和外显测验中定向遗忘效应的存在性及其机制问题。结果发现:(1)低频词在两种测验中都存在定向遗忘效应,而高频词仅存在于外显测验中。(2)两种测验中都存在指示记住的新旧效应,而外显测验中不存在指示忘记的新旧效应。由此推断,测验间在没有"意识和无意识"相互污染的理想情况下,只有外显测验可获得定向遗忘效应;定向遗忘的机制可能是选择性编码机制。  相似文献   
100.
青少年自我描述归类与人格维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登峰  崔红  胡军生 《心理科学》2007,30(2):272-276
对青少年自我描述的内容进行归类时发现,依据不同的归类标准会得到不同的人格结构。500多名青少年学生提供了620个不同的对自我的描述,除9个项目属于对身体和家庭状况的描述外,所有的人格特征既可以归属到中国青少年人格结构的19个二级因素,又可以归属到西方大五人格结构的30个层面。这一结果表明,外显的人格特征分类无法准确表达人格结构的实际构成,人格结构的确定还需要实证评定及对内结构的探索。文中还讨论了心理学研究中国化(本土化)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