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54篇
  62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了更好地继往开来,首次将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史分为“一个序曲”和“两个阶段”。其中,Clayton用实证法研究智慧心理的序曲,开始时间至迟不晚于1976年,戛然而止于1982年,其特点是“昙花一现”。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时间始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延续至21世纪初,其特点是“柏林智慧模式一花独秀,新皮亚杰主义智慧观和智慧的平衡理论作为两片绿叶相衬托”。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二阶段,时间始自2004年,延续至现在,其特点是“百花齐放”,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智慧被视为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出现了更多不同的智慧理论和测量智慧工具;二是兴起了多个研究热点,进一步拓宽了智慧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回顾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程,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是,近50年来,对智慧心理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到有组织、从零星探讨到系统研究的发展过程;二是,研究对象从智慧者的特征到智慧特征,再到智慧者的特征,再到结合智慧者的特征和智慧特征来研究智慧,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展望未来,宜在两个方面推进智慧心理学的研究:一是,须尽快开发研究智慧的成熟实验范式,并揭示智慧的脑机制;二是,须...  相似文献   
162.
社会信息归类过程中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沛 《心理学报》2002,34(3):81-85
采用信号检测论和间接测量方法探讨社会信息归类过程中的刻板印象内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⑴范畴启动可以自动激活有关的刻板印象内容 ,说明在很大程度上刻板印象是归类过程的一种必然结果与产物 ;⑵那些在内容上与范畴启动所导致自动的刻板印象激活及其相关内容一致、不一致或相反的建构分别易于出现同化与对比效应 ;⑶在个体水平上 ,通过意识性抑制在短期内很难压制刻板印象的自动激活 ,这表明刻板印象加工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内过程  相似文献   
163.
目的: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的归因过程是否一个双重过程,包括内归因和外显归因。方法:本研究同时采用外显的自陈式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联想测验(IAT),对归因的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1)归因是一个双重过程模型,包括内归因和外显归因;(2)个体的归因偏差受个体内归因影响;(3)归因的双重过程模型不受性别及经验因素影响。结论:归因是一个双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4.
泛文化的自尊——基于中国大学生的研究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华俭 《心理学报》2006,38(6):902-909
过去一直认为,自尊是人类普遍的需要,是泛文化的。但是,过去十多年来,这一观点受到严重挑战。其主要理由是许多跨文化的研究显示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的自尊显著低于西方,少有自我促进的迹象。但是,几乎所有这样的证据都是来自自陈式测量。由于自陈式测量难以避免自我展现(Self-presentation)或社会期许(Social Desirability)的影响,并且严重依赖于个体的自我报告,本研究采用新的能够防止社会期许的影响并能触及无意识的内测量——阈下评价性启动(Subliminal Evaluative Priming)程序,对中国大学生的自尊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对自我持有显著的积极、肯定的评价,中国人存在内自尊。这表明,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的自尊需要是存在的,只是以内的方式表现或在自我展现的影响最小化后表现出来。这一发现和自尊的泛文化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5.
追随理论,是个体心目中既存的关于追随者的特质和行为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当前组织行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的概念。内追随理论与X-Y理论、内绩效理论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内追随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可归纳为认知分类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及联结主义网络模型等。现有研究还对内追随理论的测量、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未来研究中,可能会注重开发更有效的测验工具,深入探索影响内追随理论形成的因素,采用多种方法进一步澄清变量间的因果联系,以及加强内追随理论的本土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6.
采用内关系评估测验(IRAP)、单类内联想测试(SC-IAT)和问卷法,对204名12~18岁青少年进行研究,考察青少年浪漫关系发展特点,内态度、父母依恋及同伴依恋对青少年浪漫关系倾向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浪漫关系发生倾向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一年级是青少年浪漫关系发展的敏感时期。(2)青少年浪漫关系内态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年龄增长,青少年对浪漫关系的支持性增加,但在高三年级略有下降。(3)青少年浪漫关系发生倾向与母亲依恋及同伴依恋呈极其显著负相关。青少年母亲依恋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浪漫关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7.
采用内观方法探讨了大学生对合作的认识。以383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被试进行"合作"的字词联想测验,并编制大学生合作调查问卷,对365名大学生进行合作词语符合度5级评定。结果表明:大学生合作内观的结构由7个维度构成:合作情感、合作动力、合作条件、合作成员的相互关系、合作技能、合作心理品质、合作冲突,这说明大学生合作内观的结构具有多维性;男女大学生的合作内观整体上差异不显著,大学生的合作内观整体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和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168.
从内和外显两种角度探讨负面评价恐惧的性别差异。采用简式内联系测验(BIAT)和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两种测量方法,实验共72名被试,每名被试先进行简式内联系测验,再完成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并借鉴不同方法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被试的内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相关,结果产生实验性分离;(2)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但有趣的是,不同性别被试内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分离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性的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低于内负面评价恐惧,而女性的结果刚好相反,其外显负面评价恐惧高于内负面评价恐惧。这些结果表明被试的内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虽然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被试的内负面评价恐惧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内部存在不同的组合状况。  相似文献   
169.
刘立权 《天风》2021,(3):23-24
一谈起匠人,我们会想到圣经最早记载铜匠、铁匠的祖师:"洗拉又生了土八该,他是打造各样铜铁利器的(或作'是铜匠、铁匠的祖师')."(参创4:22)当年所罗门王建造圣殿,有许多的匠人."……就是石匠、木匠,和一切能作各样工的巧匠."(参代上22:14) 石匠、木匠、铁匠、金匠、银匠、窑匠等,这些原本活跃在城乡的各行各业的...  相似文献   
170.
习得知识的意识觉知问题一直以来是内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以加工分离程序来分解击中率和虚报率、以结构知识中意识和无意识测量为视角,采用2(测验方式:SDTT,SKT)×2(学习程度:30试次,60试次)混合设计,试图去分离人工语法学习中习得的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结果发现:(1)学习程度影响到习得的无意识知识,但还未影响到习得的意识知识;(2)在分离人工语法学习的习得知识上,SDTT的敏感性高于SKT;(3)SKT夸大了元认知中的意识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