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内隐追随理论,是个体心目中既存的关于追随者的特质和行为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当前组织行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的概念。内隐追随理论与X-Y理论、内隐绩效理论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内隐追随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可归纳为认知分类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及联结主义网络模型等。现有研究还对内隐追随理论的测量、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未来研究中,可能会注重开发更有效的测验工具,深入探索影响内隐追随理论形成的因素,采用多种方法进一步澄清变量间的因果联系,以及加强内隐追随理论的本土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2.
采用内隐关系评估测验(IRAP)、单类内隐联想测试(SC-IAT)和问卷法,对204名12~18岁青少年进行研究,考察青少年浪漫关系发展特点,内隐态度、父母依恋及同伴依恋对青少年浪漫关系倾向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浪漫关系发生倾向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一年级是青少年浪漫关系发展的敏感时期。(2)青少年浪漫关系内隐态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年龄增长,青少年对浪漫关系的支持性增加,但在高三年级略有下降。(3)青少年浪漫关系发生倾向与母亲依恋及同伴依恋呈极其显著负相关。青少年母亲依恋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浪漫关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3.
文化之道     
正112月6日下午,"文化之道"电视论坛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陈鼓应先生,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著名汉学家柏夷先生做客论坛。他们通过阐释道家思想中"水之道"、"辩证思想"、"生死之道",勾连出道家文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以及在今天的作用和价值,使观众对道家和道教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中央电视台刘芳菲主持论坛。  相似文献   
174.
采用内隐观方法探讨了大学生对合作的认识。以383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被试进行"合作"的字词联想测验,并编制大学生合作调查问卷,对365名大学生进行合作词语符合度5级评定。结果表明:大学生合作内隐观的结构由7个维度构成:合作情感、合作动力、合作条件、合作成员的相互关系、合作技能、合作心理品质、合作冲突,这说明大学生合作内隐观的结构具有多维性;男女大学生的合作内隐观整体上差异不显著,大学生的合作内隐观整体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和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175.
从内隐和外显两种角度探讨负面评价恐惧的性别差异。采用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IAT)和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两种测量方法,实验共72名被试,每名被试先进行简式内隐联系测验,再完成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并借鉴不同方法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与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相关,结果产生实验性分离;(2)负面评价恐惧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但有趣的是,不同性别被试内隐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的分离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性的外显负面评价恐惧低于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而女性的结果刚好相反,其外显负面评价恐惧高于内隐负面评价恐惧。这些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虽然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被试的内隐负面评价恐惧和外显负面评价恐惧内部存在不同的组合状况。  相似文献   
176.
彭坚  王霄 《心理学报》2016,(9):1151-1162
内隐追随作为一种关于追随角色的认知结构,包括追随原型和反原型两种。其中,追随原型表征了个体对追随角色的积极预期。本研究基于角色理论,考察了领导者-追随者的追随原型一致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及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采用跨层次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技术,对64个工作团队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追随原型能否提升工作绩效主要取决于领导-追随双方的匹配情况。具体而言,(1)领导-追随双方的追随原型越一致,关系绩效越高。但上述结论并不适用于任务绩效。(2)在一致情况下,与"低-低"一致相比,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在双方追随原型的"高-高"一致时更高。(3)在不一致情况下,与"领导者的追随原型高-追随者的追随原型低"相比,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在"领导者的追随原型低-追随者的追随原型高"时相对更高。(4)追随原型一致性通过工作投入影响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  相似文献   
177.
主动工作行为, 作为推动组织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已成为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然而, 以往研究在探索追随者主动工作行为的上行影响时, 却出现了悖论: 一些研究发现主动工作行为能激发领导者的积极评价, 另一些研究却指出主动工作行为会招致领导者的负面对待。为解释此矛盾现象, 基于内隐追随理论建构了一个主动工作行为的上行影响模型。该理论模型指出, 领导者的内隐追随信念决定了追随者主动工作行为究竟引发领导者的何种反应。先介绍领导者主动型内隐追随的概念与测量, 然后论证追随者主动工作行为与领导者主动型内隐追随的契合程度对领导者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领导者核心情绪(高兴、紧张、沮丧与满足)的中介作用。文章为后续主动工作行为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8.
程瑞  卢克龙郝宁 《心理科学》2021,44(6):1336-1345
个体的恶意创造力主要体现在伤害、欺骗与捉弄他人三方面。本研究旨在考察愤怒情绪对上述三类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设计了愤怒、恐惧和中性三种情绪诱发条件(后两者分别作为愤怒情绪的消极和中性情绪对照),以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下个体在三类恶意创造力表现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对于伤害和欺骗他人,愤怒情绪诱发组在观点流畅性、新颖性和伤害性上均高于中性情绪诱发组;而对于捉弄他人,愤怒情绪诱发组仅在观点流畅性和新颖性上高于中性情绪诱发组。内隐攻击性中介了愤怒情绪对三类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而情绪唤醒度仅中介了愤怒情绪对伤害他人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内隐攻击性是愤怒情绪促进不同类型恶意创造力的通用路径,而情绪唤醒度是愤怒情绪促进伤害他人恶意创造力的特异路径。  相似文献   
179.
习得知识的意识觉知问题一直以来是内隐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以加工分离程序来分解击中率和虚报率、以结构知识中意识和无意识测量为视角,采用2(测验方式:SDTT,SKT)×2(学习程度:30试次,60试次)混合设计,试图去分离人工语法学习中习得的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结果发现:(1)学习程度影响到习得的无意识知识,但还未影响到习得的意识知识;(2)在分离人工语法学习的习得知识上,SDTT的敏感性高于SKT;(3)SKT夸大了元认知中的意识成分。  相似文献   
180.
研究聚焦中学生群体探讨其对贫困生的外显与内隐刻板印象。研究1采用人格词汇学方法通过开放式问卷从外表外貌、性格、行为习惯、学习和人际交往5个方面考察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外显刻板印象,结果发现: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外显印象包含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研究2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考察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内隐刻板印象,中学生完成相容任务(贫困生+消极词)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相容任务(贫困生+积极词),研究表明:相对于积极印象,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的内隐刻板印象更倾向于消极,即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持有消极内隐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