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龙 《孔子研究》2012,(4):60-68
慎言是湛若水《格物通》中的重要政治思想之一,集中体现了其在心学思想指导下对王言政令的哲学探讨。透过湛若水对历代德政片断式的阐释,梳理其对言与心、言与行、言与德等的论断,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湛若水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42.
杨简《五诰解》是陆九渊心学一派《尚书》学的代表作,其借解《书》批驳《孔传》,阐发"道心不动于意"、"心本静"、"三才一贯"的心学思想,提出"不起意"静悟本心的修养方法,以此反对程朱一派道心人心之人性论及格物致知之修养论,带有鲜明的学派特色。梳理杨简《五诰解》的训诂及义理阐释,可以发掘时代思潮的论争。  相似文献   
43.
此前,已有西方学者着意探i寸了尼采与庄子的哲学共鸣,如安乐哲(Roger.T.Ames)与Graham Parkes.该文则是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继续从比较哲学视角探讨庄子与尼采的对话,更意在强调:尽管二者之间的"和音"很多,却仍不乏"不谐"之处.庄子与尼采的差异更接近于法语词"differance",是有"从"(defer)有"异"(differ).也正是禀从此一意旨,该文集中通过以下主题--视角(perspective),灵魂意识(sense of soul),欲望(desire)在达致"存在"之启化状态所起作用与地位,自我克服(self-overcoming)相对于自成(self realization).一个内含超越维度文化跟与之相反文化传统的比照,以及水流水深双向"分流"(differance)之隐喻等,进而条析庄子与尼采哲学的合分.  相似文献   
44.
明王朝是前现代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所建立的专制王朝,而明代儒学又代表着宋明理学发展的高峰.在明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鉴于元亡的教训,明王朝形成了更为集权之专制体制,这就使得两宋以来儒家的"得君行道"传统难以为继;而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朱子学也就不得不裂变为以格物致知为重心的心学与以探讨理气关系尤其是理之具体存在为重心的气学...  相似文献   
45.
陆象山的门人杨简(号慈湖)是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儒学家之一,在宋明儒学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心之精神是谓圣"是慈湖心学宗旨的基本内容。慈湖以心体之神,肯定道德实体的普遍性。慈湖言道、天道、道心,皆为笼统、形式、抽象的表示,故以"精神"一语充实心体之义,使其所具有的"寂感"的超越性具体地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46.
主持人手记     
<正>石田梅岩(1685—1744)是德川时代(1603—1867)杰出的庶民思想家,他创建的町人哲学———石门心学,成为日本近世哲学史上独具特色的篇章。德川时代历时200多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从哲学思想史上看,此间创造出独自的思想体系的思想家辈出。  相似文献   
47.
《太上洞渊神咒经》有《道藏》本和敦煌本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在文字上有一定的差异,前人整理的该道经的辑校本存在异文按断失当、俗字失考等问题.本文对“尉—亿”、“速—鹿”等11则异文进行了考校,并揭示出“尉”有按、抚义, “但”有经受义等,这些词义均未被辞书收载.  相似文献   
48.
葛蕤 《天风》2002,(4):10-11
小孩子的样式是可爱的,但是又是多样化的。我们来看圣经的记载,从主耶稣、撒母耳、以撒他们小时候具有小孩子的什么样式,会帮助我们理解圣经对我们的要求,既做小孩子又不做小孩子其意义是什么。因为主耶稣、撒母耳、以撒他们小时候具有小孩子的虚心学习、纯真、信任、谦卑、善良的样式,所以我们要回转变成小孩子的  相似文献   
49.
上一世纪40年代,王恩洋曾撰<新理学评论>一书,对冯友兰新理学的理气与真际、阴阳与天道、道德观与圣人观诸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二人的分歧既是佛学与儒学的分歧,也是宋明以来心学与理学的分歧的继续;既预示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心理合一的发展方向,也表明了道学和哲学在方法论和学术指向上的差异.冯友兰具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使道学或者广义地说儒学、传统哲学转型为以西方哲学为典范的现代哲学,王恩洋缺乏这种意识.但是,儒学转型后也失去了它的成圣指向,欲纳成圣于哲学之中,便不可避免地形成矛盾;成圣的儒学和思维的哲学各行其是,或许是未来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可取的方向.  相似文献   
50.
心学是一种典型的主体性思潮。对于心学的命题 ,与其从它的理论师承与学派共性中分析 ,不如从其主体的生存境遇中揭示。因为正是具体的生存境遇 ,才包含着其主体思想的真实寓意 ,从而也包含着其学派的真正秘密。由此出发 ,本文依次分析了有明三代心学———白沙、阳明和泰州 (心斋 )不同的形成机缘及其演变轨迹 ,从而以一个侧面集中剖析了明代社会思潮的矛盾运动 ,揭示出明代心学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