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何萍 《现代哲学》2003,2(4):10-16
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完成了他的重建形而上学工作。由此,他把政治经济学当作一种价值哲学来研究,他的政治经济学中的每一个范畴都体现着他的价值哲学思想。本文着重以其中的货币、价值属性和商品拜物教三个范畴分析马克思有关价值存在、价值主体性和价值意识的原理。  相似文献   
952.
简讯     
《现代哲学》2003,(4):128-128
2003年9月16—17日,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东省哲学学会、广东省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在广州番禺召开了“新形势下的发展观”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为:一、“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内涵与广东发展;二、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发展;三、现代发展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3.
汤拥华 《学海》2003,3(3):33-39
本文以“个体之我”与“哲学之我”的关系为基本问题,对西方现代哲学几种有代表性的个人观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文章意图指出,哲学对“个体之我”的探讨不能忽视“哲学之我”的构建.个体不是先在的事实,保持反思性的哲学生活,始终不解地寻求“个体化理解”,才是通向“个体之我”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954.
本文以“个体之我”与“哲学之我”的关系为基本问题 ,对西方现代哲学几种有代表性的个人观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文章意图指出 ,哲学对“个体之我”的探讨不能忽视“哲学之我”的构建。个体不是先在的事实 ,保持反思性的哲学生活 ,始终不解地寻求“个体化理解” ,才是通向“个体之我”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955.
1 导言循证医学起源于 1 9世纪中期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拿破仑时代的巴黎 ,是后果论兴盛时期的产物。后果论认为 ,某种行为的价值可以通过对结果的测定来评估 ,在医学活动中 ,便是要求注重临床实际效果 ,强调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有效的治疗手段才是正确的 ,即有确凿证据证实为有效的医疗手段才是好的、可取的。发现证据 ,即而严格遵循证据 ,这就是所谓循证医学的历史根源[1] 。后果论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它只注重事物的结果 ,忽略原因及发展过程。对后果论的哲学批评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很多重要的结果不能被适当地测定或定义 ;二是…  相似文献   
956.
消化不良的研究一直引起胃肠病家们的极大兴趣 ,其原因很清楚 :消化不良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每位胃肠科医生的临床实践中 ,确实占有相当分量。对消化不良的诊断 ,适当的检查和处理远非易事 ,即使是参考了已有的全部检查材料 ,许多消化不良病人显然并未发现可导致其症状出现的疾病过程或病理学改变。许多医生在向这些病人解释检查结果 ,作出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案时 ,也都“心犹未尽”。因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进行哲学思考 ,选择合理、简便经济的诊断方法 ,有利于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的诊断率并对消化不良的治疗做出临床指导。1 命名学…  相似文献   
957.
25年前 ,邓小平在一份文件上签署同意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那时以来 ,2 5年过去了。为纪念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 2 5周年 ,2 0 0 3年 10月 14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地质大学召开了隆重的庆祝会和学术报告会 ,近4 0 0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于光远、龚育之、范岱年、何祚庥等一批著名学者作了学术报告。与此同时 ,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于 10月 15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文医学系举行了会议。彭瑞骢、杜治政、陆广莘、张金钟、李本富、郭照江、李义庭、李渝、张大庆、赵明杰、刘奇、王振方、符友丰、范杰敏、贺新华、甄橙、田雷梅…  相似文献   
958.
先秦儒家、法家政治哲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先秦政治哲学中,体现着德治与法治两条截然不同的治国路线。前者的主力军是儒家,后者则以法家为旗帜。本文从不同视角多维度地透视了儒家与法家的德治与法治之争,进而揭示儒法两家的治国方略产生的各不相同的社会功效和客观效果,最后通过对儒法相互态度及历史命运的回溯,领悟道德与法律、德治与法治的相互促进、互济互补。  相似文献   
959.
论儒家的管理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的管理哲学是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 ,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用。本文对于儒家的管理哲学的探讨 ,一是指出了儒家管理哲学是建立在仁者人也的人性可塑论上 ,二是指出了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修己安人为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 ,仁、礼、中庸 ,构筑了儒家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是指出了儒家管理哲学的方法论 ,是以中庸之道的原则、变易思想的理论、礼法并用的策略所构成的经权方法为其显著特点。儒家管理哲学所蕴涵的丰富精华 ,经过损益更新 ,依然具有着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相似文献   
960.
为何全球伦理不是普遍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振明  冯平 《世界哲学》2003,(3):106-110
“全球伦理”这一概念已得到世界上各种不同学术团体的广泛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被看成是神学家孔汉思(Hans Kung)提出《全球宗教伦理宣言》导致的一个结果。但是,“全球伦理”不等于“普遍伦理”——西方哲学家对于地理概念意义上的“全球”性与道德哲学家自古以来试图通过实践理性所要建立的伦理之“普遍”性之间的区别是很清楚的。然而,中国有些伦理学界人士却表现出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的倾向。本文将要阐明的是,“全球”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