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晓望 《天风》2011,(7):36-36
<正>合一可以挑战不公义与暴力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世基联)总干事Rev.DrOlav Fykse Tveit近期出席德国一个基督徒会议时表示:财富及财产原是协助我们活出上帝对我们的呼召。德国的Kirchentag每两年举行大型的基督徒聚会,平均约有超过10万名基督徒出席,他们为着共同的崇拜、庆典、讨论、重新立志及更新而聚首一堂,今年出席聚会的会众更超过12万人。本次聚会主题经文选自《马太福音》6章21节:"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Tveit博士就主题经文发表讲话:"经文的信  相似文献   
172.
从政治合法性看执政党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 70年代始 ,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便逐渐凸显并最终主导了西方哲学论坛。然而在我国 ,这一哲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转向似乎刚刚发生 ,学界对此一理论转向的学术意识也才刚刚显露 ,可我们面对的是 ,大量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不断涌现 ,异常复杂 ,难以把握。在此情形下 ,采取学术群体性的民主商谈方式来探究这一理论转向所产生的基础性课题 ,恐怕比学术个体的专题研究更为慎重 ,也更为急迫。2 0 0 4年夏 ,教育部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海南召开年会。期间与《伦理学研究》杂志主编、著名伦理学家唐凯麟先生重逢 ,承蒙先生厚爱如昨 ,托我组织一期学术专栏 ,命之为“政治伦理笔谈”。盛情之下 ,却之不恭。于是诚恳邀请到怀宏、剑涛、建华三位学兄襄助 ,切磋数月 ,始成如下四篇。现惶然贡献于学界 ,祈求抛顽石以引玉璞 ,或求其友声 ,或聆听批评 ,以此促进我国政治伦理的前沿研究。如此或可既不负凯麟先生雅扶后学之美意 ,又可尽我等伦理学者之天职。是以记之 !(万俊人 )  相似文献   
173.
龚群 《伦理学研究》2023,(1):94-10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两类重要的价值与事实二分,一类是在世界整体意义上,柏拉图认为在感觉经验的现象世界之上还有一个理念(形式)世界,前一个是事实世界,后一个是价值世界。现象世界是由于模仿了理念世界而存在,或它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像。并且,对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真知,而对于现象世界的知识,只不过是意见而已。另一类是对于人类政治社会而言,柏拉图认为在现实的政体之上还有一类价值理想的政体,只有它才是真正正义的政体,希腊的四类主要政体并不是真正具有理想价值,它们一个比一个更远离理想价值,因而它们也都只是人类政治社会存在的事实,而并不代表真正的价值。这样两类价值与事实的二分,对于人类的思维方式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后者,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价值政体构想,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乌托邦,在几千年西方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历史上发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4.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承认并尊重国家差异、实践特征更加明显以及更加注重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主张就其本质来看是一致的,前者是实现后者的过渡性目标,后者是践行前者的总体价值导向。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联合的无产阶级革命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经之路,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自由人联合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亦将在世界历史的前进过程中逐渐取代狭隘的民族和区域意识,成为实现自由人的和谐、自由、整体性发展的真正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5.
包小红  王礼军 《心理科学》2017,40(6):1524-1530
美国现象学心理学家阿米多·乔治基于科学和心理学视角所提出的经验现象学心理学是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继承和发展。这表现为:在批判对象上,从胡塞尔的反二元论细化为反自然科学心理学;在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上,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意向性、还原等概念从超验层面放置到经验层面;在研究方法上,从胡塞尔的描述还原过程转向具体的描述现象学心理学方法。本质上,乔治的经验现象学心理学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一脉相承,不仅完美地展示了后者的基本原理,更在具体概念和操作应用上充实且超越了后者。  相似文献   
176.
在《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第三章中,为了实践目的,康德提出感性世界与理知世界的区分。根据《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以下简称GMS),感性世界和理知世界既可以是两个世界,也可以是人看待自身的两种方式。康德的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都对感性世界和理知世界做出区分。在理论哲学中,除了解决二律背反外,这一区分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实践哲学腾出位置。通过感性世界和理知世界的区分,康德解决了道德律与自由之间的循环论证问题,并通过这一区分试图论证道德律作为先天综合命题的可能性。尽管最终康德断言我们对理知世界一无所知,因而也对自由一无所知,所以道德律作为一项令式的可理解性仍然是一个问题,但至少在消极的意义上遏制了道德虚无主义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7.
《学海》2017,(1):84-92
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全球治理将成为一个可以想望的新模式。在近代社会的发展中,资本主义世界化终止了农业社会的地域分离,开拓出了一个有着中心—边缘结构的世界,因而也出现了世界治理。世界治理是在中心—边缘结构中进行的,所营造的是一种霸权秩序。全球化、后工业化意味着人类历史的又一次转型,将意味着世界治理为全球治理所取代。全球治理不仅在空间上遍及全球,是全球每一种社会力量都参与的治理,而且要求每一个局部性的社会治理都应拥有全球观念和全球视野。世界治理是民族国家开展竞争的框架,而全球治理将代之以合作,其目标是实现人的共生共在。全球治理将是合作的治理,但是,任何关于合作的幻想都是有害的。在促进以合作为特征的全球治理模式建构中,我们需要首先将自己打造成合作体,并通过展示合作的力量去实现全球治理模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8.
儿时的记忆中,我们全家蜗居在10平米的斗室,母亲常常用她那双粗糙的手把简单的食材变成美食,而父亲则像一座山立在书桌前。我和姐姐发出的任何响动都会被他的咳嗽声制止,我们说话和走路近乎无声,这种压抑有时也会令人生怨。长大后才知道,这是父亲用他的勤奋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相似文献   
179.
卓新平 《天风》2017,(8):4-5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明的发展曾起到决定性作用。基督教最早形成于亚洲,具有东方文化的色彩和信仰特点,只是当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国教化以后,才逐渐演化为西方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形态。而在基督教的扩展发展中,基督教一方面在全球传播,不再只是西方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0.
付柏瑞 《法音》2005,(9):52-53
本刊讯 8月22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五台山佛教协会和中国五台山国际佛事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佛教与和平”讲坛在佛教圣地五台山隆重举行。这次讲坛以弘扬佛法和彰显和平为主题,倡导“内心和平是世界和平最坚稳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