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精典——《周易》阴阳互补思想的角度来阐释其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即:《周易》太极图中黑白相间的S型线条与中国传统文化——书法中的线条之间如何联系;论述《周易》阴阳互补思想在书法创作中的思想碰撞;学习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2.
易学史研究中存在符号遮蔽问题,就表象而言,符号遮蔽问题与语言使用中的简化性有关,也受到循环历史观与进化历史观相互竞争的影响,从根本上言,遮蔽问题有其内在矛盾根源,即符号的无限与有限、开放与封闭、普遍与特殊的矛盾,解决遮蔽问题的关键在于还原符号内在的时间性、开放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63.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书法集中体现了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它既是一门艺术样式,同时又是中国哲学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周易》和中国书法的内在关系:一、《周易》意象思维对汉文字起源的启示。二、《周易》的阴阳思想对中国书法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三、《周易》的变化观念在中国书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4.
"阴阳辨证"是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本文较深入地分析了"阴阳辨证"理论的优缺点,并依托太极拳的训练理念和方法,首次提出了针对短跑训练的建议和设想。研究表明:对于复杂的人体运动系统,传统的"阴阳辨证"理论对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宋元南宗阴阳双修的代表人物和经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代表人物和经诀,勾勒宋元南宗阴阳双修丹法的历史脉络和主要内容。早期的《悟真篇》阴阳双修注释以翁葆光注为代表。早期的钟吕金丹派阴阳双修经诀有《钟吕传道集》等。内证和外证皆表明,钟吕金丹派南宗的建立者白玉蟾传授并实践阴阳双修。南宋还有紫团真人等几位钟吕金丹派南宗阴阳双修丹家。陈致虚确立了全真教南宗的阴阳双修丹法。  相似文献   
66.
<正>道教养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以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为理论基础,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都是道所化生的产物,人的身体也是由道的引导孕育发展的。因此只有符合道的规律,使阴阳二气调和,与天地万物为一,处于自然的生存状态,才能符合身体本原的需要,从而达到身体与精神都和谐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7.
打开信仰者心灵的钥匙——论宗教语言的象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宗教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宗教语言,不仅包括在宗教的典籍和各种宗教性质的活动中,信仰者之间彼此交流所使用的语言,而且还包括实物符号和动作、行为符号,这些都可以视为"宗教语言符号"。也  相似文献   
68.
殷融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14,37(2):483-489
传统的认知主义认为概念表征是与主体的感知系统无关的抽象符号。而具身理论则认为,概念表征以主体的感觉、知觉运动系统为基础的,感知系统在概念表征中具有中心作用。然而,具身性假设无法恰当的解释抽象概念表征这一问题。这种局限性说明主体的概念系统可能具有多元表征机制:既包括感知表征以加工与身体经验相关的具体知识,也包括抽象符号表征以加工与身体经验无关的抽象知识。来自病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行为实验的实证研究证明了不同类型的概念会涉及不同的表征机制,证实了多元表征存在的合理性。今后的研究应探讨各种表征机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9.
鲁忠义  巴晓娜  李兴芬 《心理学报》2012,44(8):995-1003
采用混合实验设计, 句子-图片匹配范式和动态过程再现范式, 以包含静态情绪和动态变化情绪信息的句子为实验材料, 以被试对图片的反应时间为因变量指标, 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设置以及不同的实验程序, 探讨了语言理解中静态情绪和动态情绪的心理模拟及其时间进程。结果表明:(1)被试对情绪的心理模拟与句中的语言描述一致, 情绪语境能够激活被试的经验模拟。(2)被试在句子理解加工的初期就能迅速、即时地模拟静态情绪信息, 且这种模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3)被试可以对动态变化的情绪进行动态的心理模拟, 不过这种模拟所需的时间要长, 是在句子理解加工的后期完成的。被试对不同情绪变化方向的句子模拟受到原情绪状态的影响, 当阅读由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变化的句子时, 由于被试固着于原来的消极情绪而发生了模拟积极情绪的困难。  相似文献   
70.
何德娴  李金惠  周苗  陈雅珏  陈宇  何先友 《心理学报》2018,50(11):1249-1258
本研究采用图-词匹配的判断任务探讨视觉符号否定的加工机制, 设计3个实验, 分别探讨视觉符号否定在加工早期(250 ms)、中期(750 ms)及晚期(1500 ms)的心理模拟特点。结果发现, 在视觉符号否定加工的早期、中期及晚期, 与真实状态匹配的否定相关词的反应时都显著快于与被否定状态匹配的肯定相关词。该结果表明, 与文字符号否定加工的两步模拟假设不同, 在视觉符号否定的加工中, 被试在早期就模拟了事件的真实状态, 并在中期和晚期一直保持该状态的表征, 符合一步模拟假设; 此外, 被否定信息加工的抑制/保存假设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