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梦是一个古老话题,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历代文人对梦的意蕴都作了自己的界说,其中最能总大成的当属朱熹。朱熹从梦与理气、梦与心之动静、梦与个人的道德修养等方面作了深刻的解释,一方面总结了前人对梦的理解,另一方面又从理学的维度赋予梦以新的意义,为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提供了一个新的向度。朱熹对张载、程颐、胡宏等人关于孔子晚年不梦周公的分辨,也揭示出理学家们在理学观点上的分歧。对朱熹的梦说作深入的分析,亦有利于对理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2.
阴阳五行思想与《黄帝内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红 《周易研究》2000,(3):86-91
阴阳五行思想是《黄帝内经》的哲学基础,但阴阳五行思想是如何与《黄帝内经》具体结合的呢?它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呢?本文认为,《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思想,将人体自身以及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阴阳说侧重于揭示有机整体的动因及其本质联系,五行说则侧重于揭示有机整体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普遍联系。二者都代表了对整体要素之间关系的特定理解,从而共同强调了人体以及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有机整体性。  相似文献   
33.
程郁 《孔子研究》2012,(2):12-21
董仲舒人性论中性善情恶(性阳情阴)思想是在先秦诸子的性情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建立在先秦天命至人性疏离分化的基础上,由心性两分进而性情两分,最终引入阴阳观念,而导致性善情恶理论的完成。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过程只是叙述、逻辑上的过程,并非完全是历史的、时间性的过程,在先秦人性思想演进过程中,上述分化、演变往往同时、乃至在同一文本内部交错进行,并因思想派别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更为重要的是,心性、性情的分疏离合过程其本质则是人的自然之性与哲命、义理之性的分疏离合之过程。  相似文献   
34.
杨氏是自明嘉靖以降繁衍于西北民族地区,并从清前期即使用全真龙门派字的地方在家道士家族,其法脉传承以家族内的父子相传为主,兼及师徒授受;经过数百年的传衍,现已流变为被称为“阴阳先生”的仪式专家,在当地社会生活与民间信仰仪式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杨氏身份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道教在民族地区演进变迁所呈现出世俗化、民间化与本土化的一个表征和缩影。  相似文献   
35.
积极心理学的繁荣与演变——阴阳辩证哲理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萍 《心理学探新》2019,(5):406-410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适应社会生活中的积极特质、积极主观体验以及实现积极自我和成长的适应性认知和行为的科学。由Seligman(1998)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经过十年繁荣,在三个研究支柱的基础上增加第四个支柱积极的关系。由于积极心理学拒绝消极作为其中的范畴,Wong(2011)掀起积极心理学第二次浪潮,转向研究积极-消极的共生关系。并且,引用中国哲学思想,把阴阳之间的辩证互动原则作为积极心理学第二次浪潮的基础,研究积极和消极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人类美好幸福生活和繁荣。  相似文献   
36.
《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分型的数学建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探索<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分型的相应关系.方法: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对阴阳(X1)、五行(X2)、五音(X3)和阴阳二十五人健康状态(Y)进行量化,通过SAS循环程序进行数据模拟,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7452.24162+625 X1+25X2+0.09832X3.结论:方程揭示了阴阳、五行和五音与阴阳二十五人健康状态的理论关系,为进一步求证阴阳、五行、五音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7.
中国美学以"中和"为最高境界和理论范式,乃源于独特而深厚的民族思维文化.其一,"中和"范式以审美矛盾因素的两面、两极、两端……(即"两")为基本架构,这正贯彻了中国传统以"物生有两"观念为基点的"耦两"型或以<易>为范本的"阴阳两仪"型思维模式.其二,中国传统"耦两"思维同西方近代的主客二元思维根本不同,其本质差异就在于"耦两"思维不脱离"一"的根本原则,关注的是"一两"关系.立"两"最终是为了明"一".其三,"两"所济所明的"一"实质上就是"中"."中"同"美是和谐"的古典美学理念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和"这一中国特色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38.
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卦象、易数与阴阳合德三方面论述了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源是来自<周易>,与易学思想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它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是古代"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充分彰显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和谐思维的特色,它逐渐积淀成尚中求和的思维模式,对其后中国哲学与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周易>古经虽没有出现阴阳、刚柔概念,但已经以奇偶为依据,将二爻、八卦设置为属性阴柔和阳刚的两仪二分结构,重卦而成的六十四卦及每卦中的六爻因此形成上下卦之间、各爻之间种种阴阳刚柔关系.由<周易>对其分合处位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吉凶判定可见其对于阴阳交合、刚柔持衡的钟爱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