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赵鸣  刘涛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3):355-363
语言回指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从先前某个已表达的单位或意义中得出自身释义的过程或结果, 对回指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认知科学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关的ERP实验研究表明回指语言理解过程更为符合语言平行加工模型, 其不同的理解加工阶段中会受到句法、语义、语用、先行词词频、照应语不同形式等因素的作用和限制。未来研究应对Nref效应、回指加工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零形式照应语以及汉语回指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42.
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是探讨语言与认知关系的重要领域.对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普遍进化理论认为,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相互独立;语言关联性假设认为,颜色词对颜色认知有重要影响;折衷的理论认为,颜色认知既受光波的物理属性影响,又受人眼的生物特性影响,还受语言和文化影响.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作者提出了颜色词与颜色认知关系的相互作用理论,认为颜色认知包括物理-生理、认知-智力、社会-文化三个水平,涉及物理、生理、认知、智力、语言和文化六个因素;三个层次、六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颜色世界.  相似文献   
143.
刘涛    马鹏举  于亮  刘俊飞  杨亦鸣 《心理科学》2011,34(3):546-551
文章运用ERP技术,考察了汉语名-动兼类词在语法语境下的脑神经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名-动兼类词与非兼类的名词和动词所诱发的P600成分没有显著差异,只有在动词语境下,名-动兼类词才在额区和中央区诱发出一个更小的N400成分;与动词语境中的名-动兼类词相比,名词语境中的名-动兼类词诱发出更大的P600成分,这与非兼类名词、动词相互分离的神经机制相同。根据实验结果认为,与相应的非兼类名词和动词相比,从语法角度划分的汉语名-动兼类词没有特异的脑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44.
马利军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4,46(6):754-764
采用词切分范式研究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的理解机制, 探讨在惯用语理解中加工的基本单元, 揭示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的表征方式。研究发现, 词切分范式对语义分解性不同的惯用语有不同的影响。在空格切分的形式下, 语素切分和非语素切分抑制了对语义高分解的动宾结构惯用语的通达, 却未影响对语义低分解的动宾结构惯用语的理解; 语素切分、非语素切分和空格切分均增加了对语义高分解的惯用语的错误率。在阴影切分的形式下, 非语素切分抑制了对语义高分解的动宾结构惯用语的加工, 同样未影响对语义低分解的惯用语的理解。整个研究表明, 在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的表征中, 既存在着语素单元, 也存在着整语单元, 但整语是汉语动宾结构惯用语加工的优势单元。  相似文献   
145.
采用重复启动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语义透明度和词素构词频率对动词多词素词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透明度影响多词素动词的识别,识别高语义透明度的动词快于识别低语义透明度的动词。(2)词素的构词频率影响低语义透明度动词的识别,不影响高语义透明度动词的识别。对低语义透明动词,词素的构词频率低的动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词素的构词频率高的动词。研究结果支持汉语多词素词的多层次双系统选择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146.
采用亲属词判断任务和真假词判断任务, 考查了“上下意象图式”对羌族被试认知隐含辈分关系的羌族亲属词的影响, 并通过空间识别任务检验亲属词辈份概念加工能否自动地激活空间意象图式, 引导空间注意朝向与空间意象图式一致的位置。实验1表明, 在羌族被试对羌族亲属词的认知中, 存在着“隐喻一致性效应”:高辈分的亲属词呈现在计算机屏幕的上方加工得更快, 低辈分的亲属词呈现在计算机屏幕的下方加工得更快。实验2表明, 当目标刺激的空间位置与亲属词的辈分信息一致时, 羌族被试对目标刺激的辨认速度更快。整个研究表明, 羌族亲属词隐含的辈分关系可以用垂直空间关系来理解, 并引导被试的空间注意朝向与上下意象图式一致的位置, 证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基于感觉运动的加工, 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预言。  相似文献   
147.
盖彦君  王权红 《心理科学》2013,36(6):1399-1403
为了考察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机制,实验采用“学习-测验”范式,探索了在不同程度视觉干扰条件下,再认测验里低频汉字及双字词的记忆成绩。结果发现:(1)在对低频汉字的记忆中,知觉干扰条件引起了“反知觉干扰效应”,知觉干扰条件削弱了对汉字的记忆;(2)低频双字词不存在记忆的“反知觉干扰效应”。结果可以解释为,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反映语音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148.
DRM范式的关联性记忆错觉的理论解释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关联性记忆错觉的深入发展,研究者逐渐对关联性记忆错觉进行理论解释,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模型,该文从四个角度进行了归纳,即:基于部分编码的解释、基于信号检测分析的模型、模糊痕迹理论和综合的建构性记忆模型等,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9.
汉语同音歧义词歧义消解的过程及其抑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个实验分别采用词语境或句子语境探讨汉语同音歧义词(homophones)歧义消解的过程。被试为112名大学生。实验通过有计划地比较不同语境偏向条件下有关探测词和无关探测词之间反应时的差异,从而揭示汉语同音歧义词消解过程中,对其适当意义激活以及对其不适当意义抑制的时间进程。两个实验的结果都表明:在同音歧义词加工的早期,语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歧义词不适当意义,阻止其激活;随后,语境促进了歧义词适当意义的激活。另外,相对意义频率在同音歧义词歧义消解过程中有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0.
视野分离速示条件下歧义词意义判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华  陈永明 《心理科学》2003,26(1):150-150
据已有研究.句子阅读理解的过程是复杂的。阐述其过程的理论之一是,句子阅读理解的过程可能是词的某些意义在整个句子中被整合而无关信息却被抑制的过程。由于此过程是在大脑两半球上进行的,两半球上需保持住语词及有关意义才能做出判断,因此,两半球各自起何作用呢?有人研究得到在图形负荷记忆下,左、右半球的加工效率均有所提高,甚至可能会出现两半球均势现象;两个半球上的语义系统也不一定起同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