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962.
一、马善亭其人 马善亭(1884-1942),名德宝,字善亭,经名阿布都刺·赖赫曼,北京牛街人,现代译著家、社会活动家、知名阿訇.  相似文献   
963.
发源于20世纪30、40年代广东潮汕地区的德教,是倡导行善积德、宣扬华人传统道德观的当代海外华人宗教。在当代泰国,德教与主流社会的关系尤为密切。德教初传泰国,始于1945年底泰国侨生林修悟由汕头返回曼谷时,带去了"白云师尊"画像及香火。随后,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泰国的政治背景下,德教在曼谷逐步发展,取得了合法地位。与此同时,"白云师尊"的造像特征,也由"道貌"易为"僧容"。本文以泰国德教界所供奉的白云师尊造像的历史演变为案例,探讨20世纪50年代初海外华人本土化的历史背景下,华人宗教的文化适应的历史过程与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964.
★中国伊协陈广元会长视察南豆芽清真寺2011年10月6日,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大阿訇到北京朝内南豆芽清真寺检查指导工作。中国伊协副会长刘克杰等陪同调研。陈会长一行受到北京市伊协及东城区伊协的相关领导,南豆芽清真寺阿訇赵  相似文献   
965.
曲阜虽然有"孔子六艺城",然而其设计旨在发展观光旅游业,历史文化则居于其次,因此要真正传播孔子的六艺文化深刻内涵,培养术德兼修之君子,乃至于教导民众进入神圣空间应有之礼仪,仍须依靠孔庙之特殊文化空间。台北孔庙推出六艺体验区等再生计划,不但活化了原先古老刻板之形象,也使孔子变得更加可亲可近,提升了其在民众心目中之重要地位。曲阜孔庙如能善加利用该地与孔子之亲密关系,规划能发挥孔子六艺之教的体验区,将极有助于仁人君子之养成,朝着真正的"首善之区"迈进。  相似文献   
966.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人口为2.8亿,其中穆斯林的比例是87%,即穆斯林人数是2.4亿多。大多数印尼穆斯林聚居于苏门答腊、爪哇与南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和马鲁古的穆斯林比例与其他宗教基本持平,而西巴布亚、巴厘岛、西帝汶和东努沙登加拉的穆斯林占少数。①由这个分布比例可知,印尼穆斯林的传承与发展,重点还是在爪哇和苏门答腊,这与整个马来群岛文化圈的历史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笔者选取印度尼西亚为案例,通过史料简叙伊斯兰教在马来群岛的立足与发展,以此分析历史进程中的印尼伊斯兰教本土化。  相似文献   
967.
吐鲁番发现的公元430年写本《金光明经》供养人发愿题记是祆教入华史的重要史料。这段84字的题记包含高昌国存在"胡天"信仰的信息,更以写卷抄写地点、时代、题记性质明确而对研究中亚宗教文明的交流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自1970年代起就引起国内外宗教史学者的重视,引用、讨论者众多。唯因写本的清晰图版公布较晚,特别是因为北凉书法的特殊性而带来的辨识困难,这段文字迟迟没有获得可信可用的完整录文。继本文作者于2004/2006年提出通读方案后,本篇是对后续学者就文字释读提出的一点质疑所做的答复,旨在推动这篇题记的释读达至一个完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968.
赵朴初 《佛教文化》2023,(1):122-123
问:什么是八教?答:此宗从教理的内容上把佛教分为浅深不同的四个级别,就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称为“化法四教”。藏教是声闻小乘教;通教,通前小乘,通后大乘,通大小乘的大乘初级名为通教;别教是纯大乘教,但分别诸法各别有碍名为别教;圆教是大乘圆融无碍、圆满无缺的法门称为圆教。藏、通、别、圆就是以从浅至深为次第的四教。此宗又从佛陀说法的机感不同,将佛的教法分为顿、渐、秘密、不定四种,称为“化仪四教”。  相似文献   
969.
吉藏讨论二谛义时有于谛和教谛两种二谛,于谛中又分为所依于谛和迷教于谛。清楚辨析两种于谛差别对准确理解吉藏二谛义具有重要意义。今结合日僧实敏等人文献,对吉藏所言两种于谛“得失”“通别”“能所”“前后”四种差别进行梳理辨析。通过分析,两种于谛最大的差别即是所依于谛比迷教于谛多出了但得非失且为能化的因果位大圣于谛。以此结论为依据,对过往学者认为所依于谛中不包含佛于谛,并且同迷教于谛一样面对教谛二谛皆失的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970.
倪彩霞 《世界宗教研究》2011,(1):97-105,194
20世纪30年代,在瑶族传抄文献中发现"梅山教"的存在,由此展开了梅山教的研究。湘中雪峰山脉,古梅山地,是苗瑶祖居地之一,梅山教的发源地。魏晋以来,这里生活着荆蛮部落,巫信仰盛行。唐宋之际,梅山猎人张五郎到龙虎山学习道法,开创"梅山教"。宋熙宁间,朝廷开发梅山,汉族大批移居梅山,梅山蛮主体逐渐迁离梅山,梅山教随之流播各地。在梅山地区,梅山教奉地方神祇张五郎为教主,到了广东瑶区,奉应三郎、黄三郎、李三郎为"三元法主",进入广西十万大山以后,奉道教神"三元将军"为祖师神。梅山教在族群迁徙过程中,逐渐在南方山地民族地区发展成为民间道教的一个流派。而另一方面,在汉人佛、道、民间宗教的影响下,梅山地区的宗教信仰在数百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梅山师公教已经迥异于"梅山教",而是以汉族宗教信仰为主,留存了"梅山教"部分成分的民间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