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笑题明月池(1) 壬子季春月盘转山腰至山寺,(2)寺额明月池三字,一泓椀大隐石罅,(3)设云无乃孤名也,苍松怪石清绝伦。寻胜笑昔题非真。日间那乃瞻水轮。却是刻舟求剑人。(4) [注释] (1)笑题明月池:这首七律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月第六次巡游五台山时写的。这块御匾,现在保存在明月池正殿内。 (2)山寺:观海寺,即明月池。  相似文献   
982.
一众所周知,日本净土教绘画的开展,有描写西方极乐净土景象的净土变相图,有念佛行者于临终称念佛号、期愿极乐往生,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等圣众现前的来迎图,大多是在十世纪以后制作的。事实上来迎图在形式上也很复杂。这些多种形式的来迎图正是日本净土教绘画的特色。来迎图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被称为来迎图终极的《摄取不舍曼陀罗》。  相似文献   
983.
黄老学是战国中后期主流思想流派,它"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摄名、法之要",对先秦百家思想进行了理性的总结,提炼出"隆礼重法"的治道精神以"一天下"。作为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子深受黄老学思想的影响:在本体论上以"道"为基,衍化"天""气""性""礼""法";在认识论上以"虚壹而静"为方法,"解蔽"心灵,以加深对"道""礼""法"的认识;在方法论上以"道治"为基础,衍化出"道法""礼法"等治道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隆礼重法""德主法辅"的治道精神。认识到荀子思想的黄老意,有利于澄清学界对其思想的误读,了断学术纷争,提高对其思想利用的精准度和效率,于现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84.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2):10-11
甲:今天我想谈的话题来自上一期贵刊的一封读者来信,那题目是《佛教啊,你的“界面”在哪里?》谈话之前我先提一个问题,“界面”是什么意思?乙:(笑)这道名词解释题可不太好回答。不过,上期的《主持寄语》已经说了,“界面”来自于流行的电脑语言。那么在这里作何解呢?我试着答一下吧!“界面”是从英语的interface翻译过来的。inter表示在一起,交互之意,face即面。在电脑中有“用户界面”,“字符中端界面”等…。“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是很直接的,可用“所见即所得”来说明。而有些“字符中端界面”则不能达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985.
《佛教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的杂志,两家均赖赵初朴居士手创,自然是两块牌子一个门。这座位于北海附近的古旧四合院,座落在两条繁华通流的交汇口,四周围尽是京城有名的风景区,过往行人因而特多,碰到节假日,那人潮就更汹涌,走过门口的人流简直就像正在游行的纵队。于是,就时常有这么一幕:行色匆匆的路人无意中瞥见研究所、期刊社并不显眼的牌子,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走神看看,有的还脱口“呀”地一声:“佛教?”复又若有所思慢慢走远。院内当然免不了还要接待各种工作关系的来客,几乎所有初来的客人都对这座四合院内的…  相似文献   
986.
(25)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此段表出般若空宗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即般若实相。一切有为法相千差万殊,但都是不真实的,最真实的是实相。实相一相,无分别相,也可以说它是无相的。它不能用语言论证,不能藉理性推求。但若奉持《金刚经》信心清净,从清净心中可以生出实相,心生实相亦即证菩提而成佛果。  相似文献   
987.
杜光庭(850—933) 唐末五代道士,字宾圣(一说圣宾),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一作长安(陕西西安)人。原习经史,工于词章。唐懿宗时入天台山(今浙江天台县境)为道士,师事应夷节,为陶弘景第七代弟子。既得茅山上清大法,也受过龙虎山天师道的法箓。僖宗时召为麟德殿文章应制,中和元年(881)随僖宗避难入蜀,遂留成都。后事前蜀王建父子,官谏议大夫,赐号“广成先生,传真天师”。对道教斋戒、醮仪、应验多所论述。一方面将道教斋醮仪式统一起来,加以规制化;另一方面将“表奏”、“词章”、“疏”、“启”、“颂赞”、“咒”、“愿”加以文饰,对醮仪敷衍以艺术内容。  相似文献   
988.
这里要谈的就是被称为“清凉国师”的唐代和尚澄观及其对佛教的贡献。澄观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圆寂,活了一百零二岁,可算是位长寿的和尚了。他俗姓夏侯,字大休,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关于他的身世还有一段传奇式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