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自100多年前奥地利儿科医师Clemens Von Pirquet首创变态反应(allergy)一词以后,有关变态反应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由变态反应,也称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均可泛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它是一种过敏性的全身疾病,可以发生在全身的任何部位,以鼻部、皮肤、眼部、气管支气管、神经系统、胃肠道多见。过敏性疾病虽然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它们都是因为变态反应引起,同根共源,相互影响。近年来,  相似文献   
22.
传统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类似于计算机对抽象符号的加工和运算,这种观点支持了身心二元论。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具身认知运动却否定了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具身认知认为认知是身体与世界互动的结果,是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作用于世界而塑造出来的。认知是具身的,离不开身体的构造和感觉运动系统的作用。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支持了认知的具身特征,为认知的具身性提供了神经生物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23.
张颖  冯廷勇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139-1148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 青少年风险决策的发展认知神经机制成为了新近的一个热点课题。从双系统理论模型(社会情感神经网络系统、认知控制神经网络系统)出发, 对与青少年风险决策相关的大脑结构、功能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重点分析了新近的大脑功能连接、脑网络的研究; 阐述了青少年风险决策认知神经机制的主要理论模型:双系统模型和三角模型。未来研究还应加强对认知神经机制理论模型的检验、整合和创新, 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深入研究社会参照系统(同伴关系、亚文化等)在青少年风险决策中的作用及机制, 以及从认知神经层面如何预防和干预青少年高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24.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6,48(4):444-456
镜像神经元是一种感觉–运动神经元。它的典型特征是在动作观察和动作执行两个阶段皆被激活。多年来, 由于研究伦理的限制, 研究恒河猴时使用的单细胞电极植入方式无法应用于人类, 因而不能确定人类大脑皮层是否也存在着具有同样功能的神经细胞。但是通过脑成像技术, 神经科学家确定人类大脑皮层存在着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脑区, 称为“镜像神经系统”。文章对镜像神经元及其人类镜像神经系统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指出:(1)由于镜像机制把动作知觉和动作执行进行匹配, 观察者仅仅通过他人行为的知觉, 就激活了执行这一动作的神经环路, 产生了一种他人动作的具身模拟, 因而可以直接把握他人的行为意图; (2)镜像神经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动作知觉与动作执行的双重激活功能支持了身心一体说, 从方法论上证明了身心二元论的缺陷, 为身心的整体观提供了神经生物学的证据; (3)镜像神经机制把他人的动作与自己的运动系统相匹配, 以自身动作的神经环路对他人的动作做出回应, 促进了人际理解和沟通, 成为社会沟通的“神经桥梁”。  相似文献   
25.
镜像书写是指对单个字母、整个词或者字母串进行反方向书写,当将这些字母或者字投射到镜子上时,这些字母或者字可以被正常阅读。镜像书写现象有时伴随镜像阅读,二者在研究中统称“镜像错误”。非随意的镜像错误已经在儿童以及脑损伤病人身上被发现,并且与利手、基因、智商及书写系统等因素有联系,但对该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脑机制的解释目前尚不确定。对该现象的研究和解释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文字的加工机制、文字书写的习得以及物体识别系统的加工与组织原则。 本文系统评述了对镜像书写的理论解释,综合各方面研究阐述了镜像书写现象与利手、基因、智商等因素的关系,并探讨了该现象产生的潜在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6.
孤独症是起始于婴幼儿时期的由脑功能障碍引起的长期发展性障碍,有3种典型的症状:社会交往与言语沟通障碍及出现刻板僵化行为.孤独症的病因复杂,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和研究,使得研究者有望揭开孤独症症状背后的神经机制,并为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予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27.
隋南  匡培梓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4):15-1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哺乳类动物大脑视觉皮质发育的基本过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着重讨论了神经元遗传表型的定向过程与细胞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哺乳类动物较典型的视觉皮质分层以及视觉皮质层次间解剖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互联系,从而对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神经系统发育与行为演化之间的关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8.
“镜像”的内涵与外延:围绕镜像神经元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像神经元被认为是改变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发现,它的发现为迄今为止许多行为实验难以检验的心智或认知现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研究视角。然而,镜像神经元在社会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却引起了研究者的激烈争论。系统回顾镜像神经元研究中的争议,可以尝试以争论焦点出现的逻辑关系和性质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镜像"内涵"的争议,主要包括镜像神经元是否存在及其起源的争议。另一类则主要围绕镜像"外延"的争议,即有关镜像神经元系统和镜像机制的争议。未来的研究必须摒弃将镜像神经元视为"认知科学圣杯"的神经还原主义倾向,将之视为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并将焦点转向关注镜像机制。  相似文献   
29.
陈巍  汪寅 《心理科学》2015,(1):237-242
镜像神经元作为近二十年来神经科学领域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相关的一系列研究掀起了一场"理解社会行为的革命"。然而,通过系统考察镜像神经元最初的操作性定义、基本功能及其实验证据,发现许多研究者对于镜像神经元的定义存在误解,人类脑中是否存在镜像神经元及其功能依然是当前学术界的争议焦点。迄今仍然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镜像神经元(或系统)就是动作理解、动作模仿、共情以及读心的直接神经机制。因此,将镜像神经元视为"认知科学的圣杯"的主张是一种落后的模块论意识形态,只能催生新的"神经神话"。  相似文献   
30.
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一类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几年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以往认为FGIDs主要是由胃肠道动力障碍所引起,但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这类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其与内脏感觉、炎症、肠神经系统(ENS)甚至中枢神经系统(CNS)调节功能等因素有关。因此,明确FGID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成为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