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陶磊 《周易研究》2004,(4):66-70
孔子老而好易,思想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子思受孔子晚年之教,他的思想中也有受易学影响的痕迹.郭店楚基竹简中的儒家著作,学界一般认为是子思学派的著作,这批竹简中也有深受易学影响的痕迹.从这些事实来看,<史记>所载孔子与<易>关系的事迹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2.
下午计划去自习,给冬冬弄论文,一个小时,七点多下去,在球台边上看见冬冬和ly,ly这个人,据我所知,也是一个温和的人,跟冬冬在一起,浅浅的笑着打招呼。这个人,还算蛮喜欢的。  相似文献   
73.
关于《管子·问》篇的文本,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辨析的基础上,基本可以认定以下几点:《问》篇末段是错简;首段的写作晚于中段,中段是春秋时期"齐国老档",首段则是战国时期学者研读此文档基础上补写的;在刘向校订《管子》之前,《问》篇已成篇,此即该篇原文文本,其中包含现在通行本中首段和中段的62问。  相似文献   
74.
以《道德经》为参照,以曹锦炎先生的释文为底本,借鉴学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将上博简《凡物流形》部分简文重新释文、断句、注释,并做白话译文,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凡物流形》的性质及作者,认为其是一篇听课笔录,是《道德经》的来源文献之一,其作者是老子(周太史儋)。  相似文献   
75.
杨柳 《中国哲学史》2023,(5):11-16+84
告子以“生”训“性”,但问题在于何以释“生”?郭店楚简有关生、眚(性)的种种论述,为进一步厘清告子哲学意趣及其思想流派提供了可能。以往研究或归其于“墨”,或视其为“道”:前说未辨“义外”,大本有失;而后说浑“同”略“异”,难窥堂奥。告子上承孔子“心安”之旨、下启孟子“义内”之思,长于“情—欲”而蔽于“情—义”。告子不仅代表了彼时最为盛行的人性观念,且还构成周秦思想版图中的关键坐标:其非但反向激发了孟子阐释性善的哲学洞见,更从正面彰显出儒家形上意蕴的不同向度。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从分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慎子曰恭俭>的内容出发,认为简文属于慎子弟子后学的作品.并将简文和传世文献进行比较,认为简文中的"慎子"就是慎到.然后分析了有关慎子的一些问题,认为<战国策·楚策二>所记楚襄王为太子时的老师"慎子"就是慎到,慎到的生卒年可能是359BC-275 BC.  相似文献   
77.
本文主要讨论了上博<周易>的三个问题:第一,把第一简原释为"击"的字改释为"动",第二,根据第九简"原"字的写法,认定尚秉和先生释"原筮"为"野筮"是正确的.第三,把第十二简原读为"终"的字,改释为"忡".  相似文献   
78.
陈岳 《管子学刊》2016,(3):54-58
"以正治国"见于今本《老子》第五十二章,它既是老子总结三代政治、结合所处之世提出的治国纲领,同时也是老子进行形上思考后的产物。老子强调"正"的概念,论述"正"便是"合乎道",主张"身正"方能"国正";在具体行为上,他要求"为正"就是要"知止"。在这一方面,老子与孔子的认识并无冲突,相反通过把握两者的论述,便能更好的把握"以正治国"的真义。  相似文献   
79.
张毅 《孔子研究》2020,(1):129-139
《左传》中的十三则筮例是传世文献中最早且成系统的早期易学史资料,自古以来即受到周易研究者的重视。近几十年出土的竹书文献中包含数量可观的筮占记录和数字卦卦画,可以填补《左传》筮例与今本《周易》经传流行之间一段漫长的缺失环节。本文对近三四十年出土的竹书筮占材料详加梳理,胪列了其中对《左传》筮例研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的材料,并评介了它们当前的整理、考释、研究状况。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初步研究,认为新出土的竹书数字卦筮占资料对《左传》筮例研究可以有三方面启发意义:推求今本《周易》文辞的写定过程、搜集古卦象和总结观象玩辞的方法、探索运算成卦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0.
感觉与料理论是个古老的哲学理论,20世纪上半叶更是极为流行,奥斯汀以艾耶尔的<经验知识之基础>为靶子,采用语言分析方法,对这一理论做出多方面的批判.奥斯汀指出,这一理论中包含了过度概括、虚假两分等常见的哲学谬误,以扭曲的方式使用直接/间接、实在、真正的、看起来等一系列相关语词.奥斯汀还连带批判了当时甚为流行的"两种语言"理论.最后,奥斯汀指出,艾耶尔并非当真对感知问题感兴趣,他当真关心的是认识论,并且继承了一个重大的传统错误,即妄图确立不可能误错、不可能需要纠正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