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自东汉以来,多数易学家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存在错简.其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这八个卦不依"二二相耦,非覆即变"方式排列;二是这八个卦的<杂卦传>传文也不叶(协)韵.然而,虞翻、干宝等则以为,此八卦不依"非覆即变"方式而成杂乱排列,体现了某种深义;另有一些通音韵的易学家也考证出相反结论,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是叶韵的.所以,简单地以是否按"非覆即变"排列和是否叶韵来考察<杂卦传>的错简问题,是靠不住的.当代学者对<杂卦传>错简说做出了进一步的证明与推测,但理由同样不能成立.前贤对于<杂卦传>错简问题之所以争论不休,原因在于对<杂卦传>内在的象数结构与规律及其体现的深层思想缺乏认识.<杂卦传>卦序效法的是昼夜变化之道,依其内在的象数结构,可分为上、下、杂三篇,表明<杂卦传>的传承是完整无缺的,"错简"说不能成立.<周易折中>针对<杂卦传>提出的互卦与循环互卦的观点,也明白无误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简算策略教学提高小学四年级儿童的计算水平及延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组平衡组实验设计对小学四年级171名学生进行教学实验,两组实验班学生分别采用讲授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简算策略计算教学,对照班教师自主进行计算教学。结果揭示:通过专门开设简算策略教学训练课,实验班学生的的计算成绩、计算速度和计算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的延迟提示与不提示测验无显著差异,未出现策略“利用性缺陷”现象;讲授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策略教学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表明:专门开设策略训练课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学习兴趣,是有效的和必要的;只要教学方法得当,策略“利用性缺陷”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13.
小学四年级儿童简算策略获得的认知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电芝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2):264-267
研究策略获得的过程是了解认知机制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口语报告和教学实验的结合研究,采用策略意识和策略状况两个维度的评价指标考察,结果表明:策略运用从低到高体现出8级认知序列,策略获得者在策略的掌握过程中有四种认知状态:策略运用初期的倒退状态、策略从不熟练向熟练发展过渡的不稳定状态、策略运用的不彻底状态、有较强的策略意识但缺乏条件化知识的刻板状态。这四种状态反映出,学习者在策略获得过程中策略运用缺陷的常见状况。  相似文献   
14.
乌格是当代为数不多的、公开为知识论怀疑主义辩护的著名哲学家.乌格为怀疑主义辩护的理路是:以"水平的"和"弯曲的"为例,来说明绝对术语与相对术语的不同,并把"确定性"当作绝对术语,来证明怀疑主义的正确性.乌格借绝对不可错论来为怀疑主义论证的这种方式,是怀疑主义论证的一般模式.研究鸟格的怀疑主义论证,有助于我们正确揭示怀疑主义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正《至正直记》是孔齐作于元至正年间的一本杂著。作者自幼随父奔走南北,交游日广,所以笔记内容丰富,既有当时政治、经济方面的珍贵资料,又有家庭、生活方面的趣闻逸事,"凡所见闻,可以感发人心者;或里巷方言,可为后世之戒者;一事一物,可为传闻多识之助者,随所记而笔之,以备观省"。这"观省"二字,可以说正是这部笔记的特色。卷二的一则记录,就颇有点醒世人之功。文曰:  相似文献   
16.
在宋元明诸多学者对"大同小康"之论提出各种质疑的背景下,清初王夫之明确指出"大同小康"之论存在错简。其后,清代学者任启运、姜兆锡、李绂、孙希旦、黄式三、邵懿辰等,现当代学者钱基博、任铭善、徐仁甫等,围绕错简问题亦各有阐发,只是缘于视角的不同,提出的见解彼此不尽一致。不过,将各位学者的"纠错"主张代入"大同小康"之论文本之后,不难发现,问题并不能有效解决,更常见的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这说明,"大同小康"之论"其言杂乱,……其文不次"的问题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归咎于错简却不恰当。事实上,在"其言杂乱,……其文不次"的表象背后,"以注为经"当是症结之所在,只要把注释与原文区别开来,"大同小康"之论逻辑不通、文气不顺的问题也便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存在有六大问题,即重视道德规范的传授,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重视集体活动,忽视个人修养;道理传授多,情感培养少;道德教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没有独立的地位;道德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顺序错倒现象;有关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少,热心道德教育的教师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 在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 对极简主义的结构进行了探索,并编制了极简主义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 极简主义由摒弃多余、食物天然、社交简单、物质实用等七个维度构成, 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同时还使用所编量表, 进一步探索了极简主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9.
在佛教文学中,本生是有固定的格式的。通过对有关《六牙象王本生》的巴利语、藏语、各种汉语译本的比较研究,可以确定,历史上一直流传至今的失译《杂譬喻经》之《六牙象王本生》存在错简现象;同时,这个文本与巴利语Chaddantaj仭taka更一致,因而二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上博简《多薪》、《内礼》等篇与《诗经》、《尚书》、《仪礼》诸传世文献,对中国伦理思想中五伦之一的"兄弟"一伦都有相关论释。《多薪》篇以植物间的对比起兴兄弟伦理亲情同别人一般友情的关系,这表明该篇作者对家庭伦理、对"天伦"的着意重视。本文以此文脉回视残简缺文,提出个人的论说方式。同时对其他部分传世文献中论及"兄弟"亲情的文献也作了初步梳理,认为结合上博简中对五伦作单向度强调的伦理倾向,可以进一步探析中国伦理学说的某种转向与儒学诗教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