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唯一在诊断标准中包含惊反射改变的精神疾病.相比自我报告法,对惊反射的实验室测量与总体症状关联更紧密,并已积累了较多神经机制研究成果,可作为连接前临床与临床研究的桥梁.在惊反射应用于PTSD研究的初期,它主要作为PTSD患者高唤醒症状的客观指标,但是尚未发现惊反射强度的变化与总体症状的明确关系.近年来,惊反射与情境性焦虑、恐惧抑制等新范式结合,发现特定情境下惊反射改变是PTSD患者特有的表现.惊反射在创伤应激障碍研究中所取得的新进展对PTSD病理机制的探索和临床诊断都有所启发和推进.  相似文献   
12.
王成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77-178
被笑恐惧、被笑愉悦和笑他愉悦是三种不同的个体差异。被笑恐惧指个体在害怕被嘲笑而产生的恐惧上的差异,被笑愉悦指个体由于被别人嘲笑而产生的愉悦上的差异,笑他愉悦指个体因嘲笑他人而产生的愉悦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大五”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PhoPhikat(修订中文版)为测量工具对武汉市4所高校的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大学生与笑有关的三种个体差异与其与“大五”人格特征的关系。差异分析表明(1)被笑恐惧,被笑愉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笑他愉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被笑恐惧与“大五”人格中神经质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外倾性,友善性,严谨性存在显著负相关(3)笑他愉悦与“大五”人格中神经质性和友善性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李彬 《四川心理科学》2014,(21):128-128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遇到部分对学习数学兴趣不浓,甚至对数学产生厌倦和恐惧情绪的学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困生”。学困生又称学业不良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困难而达不到规定的学习要求的学生。其特点为:①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规定要求;②身心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③造成的学困原因不同,但学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潜能,通过干预或辅导是可以转化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成因,采取有效措施,使学困生得到转化。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14.
死亡想法凸显会抑制个体的自我加工,而生存启动是否会对自我加工产生相似或是不同的影响尚不可知。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人格特质词自我判断任务为研究范式,探究死亡和生存启动对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死亡启动时,自我加工所诱发的后期正成分(LPC)显著小于褒贬加工;生存启动时,自我加工的LPC成分显著大于褒贬加工。即死亡想法抑制自我加工,而生存想法促进自我加工。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恐惧管理理论对道德五种基本准则以及道德判断的影响。85名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与控制组。全部被试首先完成道德五基准问卷。实验组被试接受死亡凸显提示后观看短片并完成一系列道德两难问题的判断;控制组接受一般负性事件提示。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控制组而言,实验组被试倾向于作出直觉而非理性判断,并且死亡凸显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受到厌恶情绪的中介作用。同时,当故事情节发生转换时,实验组被试倾向于作出与原有道德直觉规范相一致的道德判断。本研究从恐惧管理理论出发,为道德判断的情理之争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特质焦虑个体常表现出对威胁性刺激的选择性注意偏向的特点。然而其潜在的神经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通过记录高、低特质焦虑者各17名进行情绪加工时的ERP,比较了两组个体在选择性注意偏向发生的时间进程和相关的神经反应的差异。结果发现,高特质焦虑者诱发出更大的N1,进一步发现恐惧图片比中性图片诱发更大的N1;而低特质焦虑者诱发了更大的N2,特质焦虑得分越低, N2波幅越大。结果初步说明高特质焦虑者加工早期对恐惧图片分配了较多的注意资源,并且其抑制执行功能可能受损;而低特质焦虑者较晚开始区分恐惧图片和中性图片。这些结果提供了支持认知-动机模型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运用成就动机问卷和投射测验研究了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成功恐惧有四种 ,分别与人际、家庭、学业和事业有关。由投射测验引起的成功恐惧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成功恐惧负相关显著 ,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成功恐惧正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8.
当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进修,老师讲解镜头画面的组接技巧,说过这样一个例子:有3个镜头,一把枪、一张笑脸、一张恐惧的脸,按不同的顺序进行组接,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相似文献   
19.
安献丽  陈四光 《心理学报》2016,(10):1239-1247
情绪调节是人类特有的、并能有效控制个体情绪反应的行为方式,认知重评是其中最有效的调节策略之一。恐惧记忆是参与情绪障碍形成的重要病理机制,且已习得的恐惧反应难消退、易复发。为了考察认知重评能否起到长久抑制恐惧反应的效应,本研究利用条件化恐惧范式,第一天进行条件化恐惧习得训练,并在习得后间隔24 h及31天进行恐惧记忆的表达及自发恢复测试。实验1中,随机将被试分为两组,要求其在恐惧习得过程中进行认知重评或自然感受;在实验2,同样随机将被试分为两组,但要求其在恐惧记忆表达过程中进行认知重评或自然感受。结果发现,习得阶段进行认知重评显著降低了恐惧记忆的习得、表达及自发恢复过程中的SCR水平。同样,表达阶段进行认知重评也降低了此阶段的恐惧水平,且显著抑制了恐惧记忆的自发恢复。结果提示,在面对应激时,个体如果能够成功地利用想象进行认知重评,就有可能避免应激事件对个体的心理或精神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情境实验考察存在不安全感对内隐物质主义态度及外显物质主义倾向的影响,并探索潜在的动机机制:控制感寻求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高存在不安全感组的内隐物质主义态度显著高于低存在不安全感组,控制感寻求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但存在不安全感对外显物质主义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该结果为死亡心理防御的动机机制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对中国被试而言,物质主义也是个体应对存在不安全感的一种策略,该策略可以满足个体寻求确认和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