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61.
一、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与现状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的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话题。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与新课程“貌似神离”的现象,出现了一些为凸显课改理念而“矫枉过正”的现象,致使英语课堂教学事倍功半,教学效率堪忧。冷静反思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362.
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提出与学理讨论 问:近年来,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成为宗教领域的主流话语。我们注意到,从20世纪80年代,您就提出了伊斯兰教中国化命题。您当时提出这一命题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如何理解您提出的这一命题与今天所倡导的伊斯兰教中国化内涵之间的关联与区别?  相似文献   
363.
黄山 《天风》2018,(3):47-48
圣经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书。它是一本文集,有40多位作者,写作年代跨越1500多年。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364.
张璇 《中国道教》2018,(3):68-72
庄子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国内对于庄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政治观、人生观及其作品《庄子》的文学价值等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学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365.
为了探索解决当前课程思政中专业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融合不足问题的途径,本文在分析心理学课程思政特点的基础上,基于传统的知行观、知信行理论和态度形成与改变等理论,构建出具有心理学特色的“知-行-信”课程思政实践模式,为心理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6.
桑吉扎西 《法音》2004,(9):35-39
公元八世纪,日本人唐求法僧圆仁在中土巡礼九年.足迹遍及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浙江许多名寺古刹.他每天记录参访寺院、求法问道的游学经历.这部日记就是闻名后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它与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游记》,并称为世界三大游记。  相似文献   
367.
莒国亡年辨     
杜勇 《管子学刊》2010,(3):115-116,128
在莒文化研究中,学界对于莒国灭亡的年代,有亡于楚简王元年和齐威王时期两种不同的说法。经深入考析有关文献和金文资料,证明莒亡于楚简王元年(前431)的文献记载是可靠的,而莒亡于齐威王时期的说法则不可信据。  相似文献   
368.
《孙子兵法》研究一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给人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典兵法,而《孙子兵法》则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它虽仅仅短短六千言,然而却和《周易》、《论语》、《道德经》一样,是影响中国文化两千五百余年的不朽元典。它的伟大价值,在于它真正参悟了战争的禅机奥秘,揭示了军事斗争的内在一般规律,规范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主导倾向。因此,历来被列为我国兵书之首,享有“百世谈兵之祖”的美誉,并在世界军事学术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影响也已超越单纯的军事领域,深入到政治斗争、外交角逐、经营管理、体育竞技…  相似文献   
369.
刘伟,一个可爱、调皮、酷爱贪玩的小男孩,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相似文献   
370.
《思维与智慧》2011,(3):53-53
上世纪70年代初,回祖籍老家,那时爷爷还健在,我在他老屋厅堂的条桌上看见一个半米高的瓷花瓶,看着爱惜,就常抚弄一下。爷爷见状爽快地说:要是喜欢就带走吧,这可是几辈人传下来的,明朝的老瓶。那时我还小,没懂得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