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516年写成的波斯文史籍《中国纪行》曾记载当时有位中国皇帝秘密地信仰了伊斯兰教,但相关记述在中国史乘几佚。笔者最近发现一系列证据:文物方面从北京故宫的红彩回回文盘上重新释读出明武宗的回教署名"苏莱曼国王/ShahSuleiman",及甘肃省博物馆的回回文铜香炉的铭文;文献方面有中国和朝鲜的几份史料予以支持,如《回回馆来文》、朝鲜《李朝实录》和《清真指南》的相关记载;以及对正德圣旨的重新解读,从而形成以波斯语铭文为核心的一系列文物~文献证据链,基本可以确认《中国纪行》记载的真实性。至于他对藏传佛教的尊崇,应是在非信仰层面,即对房中术的迷恋而已。明武宗的宗教信仰应是伊斯兰教。此种历史景象的出现,凸显出中世纪中国与伊斯兰文明的交流曾达到何等的广度。  相似文献   
12.
铜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08,(3):F0004-F0004
铜觯,商晚期青铜器。高12.9厘米,口径8,3厘米。桓台史家遗址出土,侈1:3,束颈,鼓腹,圈足。颈部饰蝉纹和夔龙纹,前后有两栖首纹饰。腹部饰饕餮纹。内口颈有“父辛鱼”三字铭文。该器物形体虽小,但却不失王者之气,从整个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来看,给人以神秘、威严的感觉,并呈现出一种狞厉的美。  相似文献   
13.
高青陈庄遗址的考古发掘是近年山东乃至全国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尤其是西周早期城址、大型祭坛、甲字形大墓、殉马和甲骨文(见图一至图七)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商周考古的空白。特别是18号墓出土的青铜簋,铸有11字铭文,且自铭"齐公",为首次发现,为确定该城址国别和性质提供了绝好的证明。所以这些发现为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包兆会 《天风》2016,(7):44-45
正陈梦家(1911-19666),浙江上虞人,生于向京,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1929年,在《新月》杂志发表处女作新诗《那一晚》,引起诗坛瞩目,后又以"陈漫哉"为笔为发表大量新诗。著有诗集《梦家诗集》、《铁马集》、《梦家诗存》及其他学术研究等多种专著。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在甲骨学、青铜器断代及简牍研究方面均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崇。他也是著名诗人,出版诗集若干,被称为新月派四大诗人之一(其他三位是闻一多、徐志摩和朱湘)。一生思想深受基督教影响,自称是"牧师的好儿  相似文献   
15.
《□□神清宫记》碑,现存昆嵛山神清宫遗址内,碑高250厘米,宽105厘米,厚14厘米。碑石青绿,质地细密,扣之铮铮然发铜器声,当地人称之为“铜碑”。该碑碑文多泐,难以卒读,历代文献失载,今人或以为清牟平学政王庆霖之《重修烟霞洞三清宫记》(见曲言训《烟霞洞·全真教·七真人》,载《牟平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1999年5月,为了完成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笔者与唐忠成君进昆嵛山拓制古碑拓片,历时一月余,先后选拓昆嵛山内历代碑刻数十通,“铜碑”亦在其中。后在室内整理拓片资料时,发现该碑篆额为《□□神清宫记》,碑文正楷,共24行,行5…  相似文献   
16.
武当山金殿四周围绕的148根青铜栏杆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由云南昆明及附近地区的“奉道信士”捐资铸造,专程运至武当山组装而成。从铭文的内容来看,明万历年间云南的真武信仰已很兴盛,尤以昆明地区为最;信仰之人遍及社会各阶层;其信仰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就宣告浪漫天真的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制社会是一个充满杀掳,充满残暴与血腥的社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奴隶社会也创造了灿烂瑰丽的文化.正是由于奴隶们的汗水,他们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虔诚,才会有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青铜雕塑.  相似文献   
18.
鉴赏是审美的享受,是知识的凝集;收藏是艺术品的保护,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双重积累。本栏目将走进中西艺术宝库,"悦读"大自然的精美造物,欣赏人类古今的经典艺术。  相似文献   
19.
茶后话钟     
智海 《法音》2005,(1):34-38
钟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大凡都含有这样一个篇章,就是“钟文化”。而中国的钟文化具有特殊的魅力,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辉煌的科技成就,而且显示了中国人的非凡智慧。关于最早的钟,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以在陕西境内出土的一件陶钟为起始,年代为原始社会,距今约有5000年之久。在那时,我们的先民就制作出了陶铃,以在劳作之余来自娱自乐。随后又出现了铜铃,人们把这些铜铃悬于牲畜的脖子上,以增加劳作的乐趣,同时也便于看管和寻找。据悉,当时的陶钟就是由陶铃发展而来。在商代,出现了手执的铜铙,单个的打击乐器,后来逐渐发…  相似文献   
20.
刘克 《中国道教》2009,(6):18-25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碑刻、壁画以及画像石、画像砖上所刻文字等合称汉俩,是汉代民众结合自己的生存环境创造的一个象征世界,表达着他们的愿望和期待。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大批道教汉画发掘出土,为我们全面认识原始道教在民间的影响状况和消除研究中的诸多疑问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