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构建是以“义利之辨”为基础 ,以“富国安民”为中心 ,以“均而安”和“节用”等德政措施为手段 ,达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向目的 ,具有德性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42.
杨洁 《伦理学研究》2022,(1):135-140
孔子的“均、和、安”思想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公平正义意蕴。孔子以“均”为基,以“和”为贵,以“安”为重,将分配正义与仁义道德、民本经济统一起来,形成从“各得其分”的等级分配正义层面,到“崇仁尚中”的内生道德正义层面,再到“藏富于民”的民本经济正义层面的理论逻辑,建构出一套有机联系的传统公平正义思想体系。以“义”为内在根据的等级分配正义约束逐利欲望膨胀以缩小贫富差距,保持财富均衡;以“仁”为本源的内生道德正义缓解社会等级固化以保障民之平等,维护社会和谐;以“利”为发展动力的民本经济正义增进民之福祉以实现富国裕民,保障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43.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和自然观。中国的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大生命体,人和自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大自然不是人类掠夺的对象,而是人类的朋友;人只有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能给人丰厚的赐予。中华传统艺术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法天象地的艺术思想、收天纳地的空间意识、融天入地的造物观念、顺应天地的造物原则。  相似文献   
44.
王光荣 《心理科学》2003,26(2):380-380,383
近些年来 ,人学成为世界范围内学术研究的热点。在人学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苏俄著名心理学家安纳耶夫 (Б .Г .АнанЪев)的人学理论。 2 0世纪 60年代 ,在列宁格勒大学心理系由安纳耶夫倡议和领导 ,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安纳耶夫把这个研究领域称作人学 ,或是关于人的统一的基础学说 ,以期整合关于人的问题的一切研究成果。1 人学的一般问题1.1 人学的基本架构安纳耶夫于 1969年发表了他的重要著作———《人是认识的对象》 ,该书被认为是人学的奠基性著作 ,它概括了列宁格勒学派自 5 0年代以来在人学领域的各种理论与实验…  相似文献   
45.
在"发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的主题下,道教有其独特的思想信仰体系和文化内涵,广大道教徒也是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因此,当代道教要积极阐扬其思想精华,融入时代,为实现中国梦发挥正能量。一、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发挥正能量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道教同祖国共命运的牢  相似文献   
46.
中华传统居宅伦理始终灌注着幸福生活的希冀和求索,或者说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构成了中华传统居宅伦理的价值始基和目的性追求。这一价值始基和目的性追求内涵了居有定所、居有所安、居有所乐等进阶或要素。就其逻辑次序而言:居有定所作为人的基本生理需要,是人生幸福的肇始;居有所安是对居所需求的进一步提升,这种"所安"理想既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安全舒适,更体现在精神层面的安心无碍;居有所乐则围绕正确处理居所空间内部的血缘关系及外部的地缘关系,寻求借助居宅产生的家庭和乐以及精神攀越层面的发自内心的愉快体验。中华民族这种对居宅空间、对土地的眷恋深嵌于今天中国人对于"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和"居有所乐"的不懈追求中,是建构当代中国居宅伦理的重要资源和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47.
现存于加德满都桑库金刚瑜伽母殿的两尊大型佛教铜像是尼泊尔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尼泊尔艺术史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就两像创作年代、艺术风格以及所表现题材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过往研究中所存在的基础信息记录不准确、断代及图像学结论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进行厘定与更正,指出两像分别创作于公元7世纪与13世纪,题材皆与释迦牟尼佛相关联。  相似文献   
48.
49.
《天风》1995,(12):27-27
“冷水教”是假藉基督的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的异端邪说组织,未有正式的名称,由于它以有病不用服药,只需喝冷水、祷告,农作物遭虫害,不要施农药,只需祷告和喷洒冷水,凡事都离不开冷水,故群众称它为“冷水教”。我们也暂且按此称呼。 “冷水教”  相似文献   
50.
华严寺,位于晋北重镇大同市内的西南隅。它坐西向东,突破了一般佛寺坐北向南的惯例,这是契丹族原始居住习俗、好鬼拜日信仰与佛教形式相结合的产物。明初(具体时间待考)华严寺分成两组建筑,各开山门,分别修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一组称上华严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的一组称下华严寺。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上、下华严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上华严寺,创建于辽道宗清宁年间,(1055—1064年),辽末天祥帝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攻陷西京(即今大同市),华严寺遭严重破坏。现在所存建筑,乃金熙宗天眷年间(1138—1140年),依旧址重建的,是我国仅有的金代庙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