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多数哲学家都同意,规范属性随附于非规范属性。但这一共识却对非自然主义实在论构成了 挑 战:如果规范属性和非规范属性是两类不同的属性,如何解释两者之间的随附关系?T.M.斯 坎伦对此问题提出的解答,要点是区分混合的规范判断和纯粹的规范判断,只有混合的规范 判断所对应的规范事实才随附于相关的非规范事实。斯坎伦不能解释对非自然主义构成挑战 的全局随附,因为他既没有证明纯粹规范事实所具有的形而上学必然性,又无法通过将全局 随附视为概念真理而取消其中的形而上学问题。  相似文献   
62.
《论语》之"论"指的是纂集的条理性,但也许兼有言论本身富含条理、哲思的意味。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丰富的逻辑内涵。从概念方面来看,孔子十分重视概念的名实关系,注重揭示概念内涵,明确概念外延。其所使用的大量概念,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复杂关系。对《论语》中的概念问题加以辨析考论,有助于准确理解孔子思想,也可为逻辑研究与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3.
张积家  和秀梅 《心理学报》2004,36(6):654-662
运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方法,研究了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被试是63名纳西族大学生。结果表明,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由6个类别构成:(1)父母;(2)与父母同辈的长辈;(3)兄弟姐妹;(4)同辈的姻亲兄弟姐妹;(5)媳妇和女婿;(6)祖父母、子孙、旁系或姻亲子侄。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1)同辈/异辈;(2)照顾者/被照顾者。纳西族亲属词概念结构与汉族亲属词概念结构具有明显差异,这与两个民族的家庭婚姻制度和文化有关,也与语言有关。  相似文献   
64.
一些研究发现海洛因成瘾者奖赏失调表现为:对海洛因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渴求感增加,对金钱奖赏表现出"即时收益优先"的高风险决策模式和对长时收益的敏感性降低。另一些研究发现海洛因成瘾者的执行功能存在障碍。奖赏失调和执行功能障碍在成瘾物质使用的维持和复吸中起着重要作用。双重竞争模型认为奖赏和执行功能的交互作用决定着行为的结果,但是奖赏对海洛因成瘾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因此,拟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考察海洛因相关线索和金钱奖赏对不同戒断期成瘾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机制,短期(1~3个月)、长期(18个月以上)海洛因戒断者和健康对照组被比较。这不仅有助于构建完善的成瘾理论体系,还有助于确定临床戒断后复吸的风险因素和不同戒断期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65.
通过3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以及道德概念净脏背景和净脏自身隐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即被试在洁净背景上判断道德词的反应时更快,在肮脏背景上判断不道德词的反应时更快。(2)当将道德两难故事呈现在肮脏背景上时,相比于呈现在洁净背景上,被试更容易将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判断为不道德,表现出隐喻一致性效应。(3)相比于肮脏自身启动,被试在洁净自身启动下对道德两难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判断为更加不道德,表现出隐喻补偿性效应。(4)相比于洁净背景启动,被试在洁净自身启动下对道德两难故事的判断更加严厉;相比于肮脏背景启动,被试在肮脏自身启动下对道德两难故事的判断更加宽松。研究结果证明,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净脏背景和净脏自身隐喻均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并且二者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6.
通过3个实验探讨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是否存在相互影响, 以及加工深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1采用情绪面孔启动范式, 探讨较深的情绪概念加工层面对情绪概念与情绪面孔的关系的影响。实验2更改概念任务, 探讨较浅的概念加工层面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3缩短启动面孔呈现时间, 探讨较浅的面孔知觉层面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确实存在相互影响; (2)概念加工深度影响两者关系的方向性, 在较深的概念加工层面, 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 在较浅的概念加工层面, 两者的关系是单向的; (3)知觉加工深度也影响两者关系的方向性, 在较深的知觉加工层面, 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 在较浅的知觉加工层面, 没有发现两者的相互影响。本研究为抽象概念的具身表征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7.
我对卒中单元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单元作为卒中治疗的最佳模式,逐渐被临床医生所接受,就卒中单元的概念、特点及我国卒中的现状等多数人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助于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8.
自尊概念辨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自尊是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它与其相近概念,如自尊需要、自我效能、自我价值、自我概念等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联系。该文就自尊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尝试性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更好地认识自尊这一人格变量。  相似文献   
69.
中-英双语语义通达机制的启动效应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志  刘明波 《心理学探新》2005,25(4):40-44,55
采用不同加工水平的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启动效应,来探讨中英双语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大学生38名。结果发现: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启动刺激(中)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实验二);当启动刺激(中)的翻译对等词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音相同或相近关系时,采用基于语音的词汇判断任务,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英双语者来说,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既直接通达语义概念表征,又可以借助第一语言的词汇表征为中介再通达语义概念表征。  相似文献   
70.
人造物概念的表征:功能、意图和目的论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概念结构研究从“相似”到“解释”的理论转向为背景,评述人造物领域的“意图-历史论”(Bloom, 1996),提出人造物概念结构中自上而下的约束是来自“使用目的”而不是“设计意图”。分析近期报告的大量实验,最后提出人造物概念表征的“基于使用的目的论”的解释模式和人造物归类的双重目标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