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金刚经》被罗什首次译为汉文,佛学思想倡“毕竟空”。后被多次重译,讲“空”取向渐变,兼顾“法有”。隋唐对《金刚经》的应用具有宗化和世俗化,吉藏《金刚般若疏》领引此势。这部经疏采用十重释经法建构中观法门,继承了罗什本《金刚经》之“毕竟空”思想,将其作为方法论。经疏亦从因果着手,认为此岸信众根性各异、身存十障,须修法到达彼岸。福德观度化信众,含“法有”底色。吉藏糅合“空”“有”思想,释经理念偏离罗什本专注于“空”的本意。此举影响了唐代《金刚经》注疏的释经趋势,使社会对《金刚经》的接受趋于世俗化。  相似文献   
102.
佛学     
妙志 《佛教文化》1994,(2):19-22
主持寄语 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内,有两个“佛学讲堂”:一个是在后院大殿,修葺一新,拟从今年开始举办高层次的佛学师资培训班,是为宽敞明亮的大讲堂。为此,君冈先生一力督促,终于在春节前夕将几乎变成仓库的大殿搬腾一空,打扫干净,迎候末来法门传灯者到来。另一个“佛学讲堂”则是开辟在此处,白纸黑字,与您往来商磋。两者实质上是一体的。但是,既云“佛学讲堂”,究竟什么是佛学?  相似文献   
103.
果宁 《佛教文化》2011,(4):116-117
走入山门,坐落在我们面前的,便是佛殿中的天王殿。天王殿左右两旁站立的两尊金刚力士,是手持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大宝积经》中,金刚力士原为皈依佛法的法意太子,而在融入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佛殿中,天王殿中的两个金刚力士又被称为“哼哈二将”,从来历到描述,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04.
《五台山研究》1989,(4):48-48
佛学家评传当代著名佛学家吕徽先生……张春波(1。3)当代著名佛学家吕激先生(续完)‘”““””””·········……“·……张春波(2。3)在吕徽先生追悼会上的悼词…赵朴初(3。3)沉痛悼念虞愚先生……五台山研究会(3。5) 佛学研究禅悟思维简论···············……方立天(1。9)读《大智度论》(续完)·一王世安(1。15)《大宋僧史略》直笺······……陈士强(1。2。)武则天崇佛心态三段论···……陈景富(2。5)禅悟思维简论(续完)···……方立天(2。13)论神会的佛教哲学·········……袁家耀(2。21)《金…  相似文献   
105.
淳法 《佛教文化》2007,(5):92-93
般若,即佛性,或如来藏。般若是认识现象的主体,是智慧的源头,是人内在的潜力。般若本身没有色相、没有形状、没有思维形式,所以是空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般若是遇到色相(心理和物质的信息)才起作用的。般若是一种能,一种光明性,能随机应缘中孕育智慧,产生种种认知、判断和真见。当自己的心智不被物欲所蒙蔽、不被成见所障碍及不受情绪所干扰时,般若就流露出透澈的省察力,那就是智慧。  相似文献   
106.
佛门名对     
冷泉 《佛教文化》1994,(6):25-24
“道在于行亦在于说。”佛教在向中国社会各色人等的弘化过程中,名僧高士应机施化,妙语迭出,现择史传上有名的机锋对答,录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7.
印度佛学缘起性空、三自性与三无性的知性思辩,在中国化为禅宗了悟自心的感性体验。  相似文献   
108.
王孺童 《法音》2008,(2):12-17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一部在中国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大乘经典。本经最早之汉译本,为鸠摩罗什于后秦弘始三年(401)译出*。除此译本之外,于今还存有五种汉译本:一、北魏菩提流支所译之  相似文献   
109.
本文试图藉南禅内部有关无情有无佛性的争执,探察佛性论在南禅禅法思想中的地位变化.顺洪州宗和石头宗以下,南禅为了彻底地遣执荡相,达到孤迥特立、透脱自在的境地,用般若慧剑对准了与佛相关的一系列概念,这类概念已属多余.南禅对于佛性的真正见解是:无需佛性,不论有无.因此,我们不能对无情有性加以执着,它更多地是禅师勘验学僧的一个话头,是“空拳诳小儿”式的戏说.  相似文献   
110.
安祥禅和它的倡导者耕云先生,早已成为海峡两岸广大禅学受好者所熟知的名字。多年来,耕云先生一直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他试图把中国禅宗的智慧贯彻到现代生活之中,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指出一个无限美好的精神家园,唤醒那迷失了自我的心灵,把它引向安祥的境界,从而培养出人们那种既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益于社会国家的高尚品质。耕云先生运用充满智慧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古老的禅学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