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介绍了印度佛教金刚乘成就师坎诃巴的生平传说,并通过其《双行诗库》和修行诗,分析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和教派归属,最后评价了他的佛教史地位,并讨论了佛教金刚乘与印度教湿婆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2.
当乳白色的浓云渐渐从湛蓝的天空中浮掠而去,金色的阳光铺满大地时,甘肃拉卜楞镇迤西的桑科滩一扫连日的阴霾和沉闷,显得格外清新明丽。空气里飘散着一股浓郁醉人的苦艾和蒿草的香气,还有马莲花、狗蹄花幽幽惬意的淡馨。满山遍野都是白色帐蓬。  相似文献   
83.
边巴次仁 《法音》2010,(3):59-60
<正>本刊讯74岁的藏族老人查果终于得到了色拉寺"色拉崩钦"——金刚杵的加持。为此,老人从10日早晨5点钟就已经来到色拉寺排队等候。2月10日上午,色拉寺一年一度的金刚杵加持宗教活动正式开  相似文献   
84.
现存于加德满都桑库金刚瑜伽母殿的两尊大型佛教铜像是尼泊尔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尼泊尔艺术史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就两像创作年代、艺术风格以及所表现题材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过往研究中所存在的基础信息记录不准确、断代及图像学结论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进行厘定与更正,指出两像分别创作于公元7世纪与13世纪,题材皆与释迦牟尼佛相关联。  相似文献   
85.
孔子语"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比较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志士仁人在生命与实现人生价值发生冲突时的选择是)宁肯杀身成仁,决不求生害仁。通过对古书"有……不/无……"组合所表意义的抉发,联系"宁……不/无……"组合用例,参稽汉唐旧籍"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的异序材料,可知句中的"有"、"无"并非通常认为的表示存在意义,而是表示取舍意义。  相似文献   
86.
正理学派以十六句义为论理学的中心.其最后的十四项目被包含在最初的两项,即认识方法(量)与认识对象(所量)中.此学派认为:作为对象存在的事物是可以认识;不存在的事物是无法认识.如果主体与客体不存在,则认识其本身无法成立,也只能成为"无"的世界,而任何的事物也将不能成立.<回诤论>中主要论争的是"一切法无自性"命题,其重点是"自性"(svabhava)的否定.对于正理学派而言,否定词"无自性"之所以能有意义,在于唯有作为指涉的自性存在,自性一词才有意义.问题是,如果自性存在,则势必造成"一切法无自性"自相矛盾,致使此命题不能成立.这是正理学派非难的所在.  相似文献   
87.
井世洁 《心理科学》2001,24(4):468-470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及其解决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一直以来,句法歧义解决的研究受Chomsky的生成语法理论影响,强调句法及句子意义的建构性特征,而忽视了词汇所携带信息及语境对句子加工的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认知的神经网络观使人们认识到句法歧义解决的限制满足性质,导致句法歧义研究出现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8.
菩提一叶     
虽多诵经集,放逸而不行,如牧数他牛,自无沙门分。 虽诵经典少,能依教实行,具足正知识,除灭贪瞋痴,善净解脱心,弃舍于世欲,此界或他界,彼得沙门分。 《法句经·双品》 佛法讲求实行,如果光是诵读而不认真地守戒施行,就好比替别人放牛,早上放出晚上如数交还牛主。  相似文献   
89.
《金刚经》被罗什首次译为汉文,佛学思想倡“毕竟空”。后被多次重译,讲“空”取向渐变,兼顾“法有”。隋唐对《金刚经》的应用具有宗化和世俗化,吉藏《金刚般若疏》领引此势。这部经疏采用十重释经法建构中观法门,继承了罗什本《金刚经》之“毕竟空”思想,将其作为方法论。经疏亦从因果着手,认为此岸信众根性各异、身存十障,须修法到达彼岸。福德观度化信众,含“法有”底色。吉藏糅合“空”“有”思想,释经理念偏离罗什本专注于“空”的本意。此举影响了唐代《金刚经》注疏的释经趋势,使社会对《金刚经》的接受趋于世俗化。  相似文献   
90.
一个人应该明白个人是绝对有限的;个人的智慧是微不足道的;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功都是离不开因缘的! 佛说:他说过的法只是“爪中土”,他未说的法则是“大地土”。作为凡夫来说,一生修学,竭力参悟,尚且很难得到正果。有谁能自以为是智者呢?愚夫罢了! “无明是佛成道处”,知道自己的“无明”,虚心修学,好话、坏话都能入耳化道,这样才能不断转愚成智,去除三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