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社会公德建设与公民耻感涵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视耻感教育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突出特点,也是中外思想家普遍认同的道德教育规律.依据社会公德的特征,结合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实际,承接中华民族耻感教育的优良传统,探索社会公德建设过程中耻感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使我国传统耻感教育体现时代性,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本实验采用多目标追踪和复合刺激研究范式,将注意追踪和知觉的整体优先性两个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知觉组织规律相结合,对单一和多个复合刺激进行注意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或多个复合刺激追踪过程中,同样遵循静态知觉组织原则;不同知觉组织形式对知觉加工有不同的影响,突出的颜色变化可以促进知觉组织加工.  相似文献   
73.
周加仙  董奇 《心理科学》2008,31(1):152-155
脑可塑性是指脑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本文阐述了神经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学习影响动物脑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学习与经验可以改变脑皮层的厚度与树突的结构,增加树突棘的数量,修饰其形状,对脑的功能代表区产生影响.学习与脑可塑性的多层面研究为理解学习的本质规律以及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4.
动机的目标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章对动机的目标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新近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各种目标理论的共同点和分歧,并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作认为,目标理论将导致行为的情感因素、动机力量与认知过程有机结合,这体现了一种整合趋势;同时,目标理论强调目标对于人格功能、情绪以及健康的重要性,使得该领域的研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联。而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则是,探查动机倾向与个人目标之间的联结。  相似文献   
75.
王丹  杨玉芳 《心理科学》2004,27(6):1428-1431
代词的指代在语篇局部连贯性中具有关键作用。中心理论是代词指称中的重要理论,它解释了语篇中代词的分布规律;注意驱动理论是在中心理沦的基础上结合重音预设解释重音或非重音代词。影响代词指称的因素有语义因素和结构因素。对代词的认知研究另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对歧义代词的解释.对歧义代词的解释的研究一方面采用重复姓名不利实验范式,另一方面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探测词任务。在汉语中对代词的研究主要是对文本语篇的研究。  相似文献   
76.
《哲学堂》2004,(1)
本文着重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历史发展的客观必要性和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能动性问题,认为我们在现实的分析中只讲述客体,偏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忽视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因此,本文认为只有坚持对历史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分析,才能科学、全面地说明社会历史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77.
一、无为而治的真义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 ,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的思想方法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 ,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 ?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可见 ,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 ,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 ,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 ,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 ,不对它横加干涉 ,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也只有这样 ,事物才能正常…  相似文献   
78.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问题是科学发展的真正灵魂,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始终,推动着科学的发展.中医学术发展的动力也源自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其基本问题主要可归纳为实践问题、逻辑问题、文化问题以及技术问题等.上述问题又表现为中医学术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与社会环境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在我国绘画历史上,水墨写意人物画不如花鸟和山水画发展快、成就高,追其原因,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画风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和对文人的轻视,影响、束缚了画家们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80.
孙赫 《心理学探新》2009,29(6):16-22
"生命需要心理学理论与生命教育方法"是研究者开展了为期五年的生命发展研究后获得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五年中,研究者以0~6岁正常学前儿童为对象,对其实行生命发展教育,获取了大量的生命发展事实,证明了:1)人类生命具有人人可遵循的生长发展规律——"需要"的生长发展规律;2)"需要"的生物性基础的早期建构是"需要"生长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心理需要的低级阶段——"安全需要"之前还存在一个生命的原始需要——以"新奇、探索、操作"为对象的"需要",其贯穿在0~6岁的儿童早期生命阶段;4)0~6岁时期,"儿童需要"不是恒定的、稳定的、成熟的心理机能,而是处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强度的提升是0~6岁时期以"需要"为核心的心理整体建构的鲜为人知的生命法则;5)0~6岁时期"需要"的良好建构,使"需要"水平达到推动生命走向"需要"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需要"的强度;6)"需要层次"与生命质量存在着内在关联;7)儿童"原始需要"满足的方法为:在儿童"原始需要"机能强度与寓含"新奇、探索、操作"属性的"原始需要"对象即外部刺激之间建立起犹如昆虫与花类般默契的真正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