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94篇
  9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信生 《天风》1997,(8):9-10
读经:可6:3,加1:19,约17:4,路2:46—49 主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把神表明出来(约1:18)。我们藉着主耶稣可以认识神。主耶稣是神。  相似文献   
232.
一个普通平凡的女子,她生来并无二致,同样具有七情六欲,同样喜爱金银财宝;喜爱装饰打扮;喜爱谈情说爱;喜爱追求自由享受;喜爱自己的家庭、父母、亲戚友好。可是一旦愿意听从天主的召唤,愿意去加入修会去当修女,她思想上、生活上、行动上发生了变化:首先要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离开亲戚;要穿上会衣、会服,要遵守会规、会纪;这一切都在告诉她:她已经是从平凡人中走出来,在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了。从此,不去爱花花绿绿的服饰;不去抹胭擦粉;不去打口红、口黑、口紫;更不去整弄双眼皮,美化手指头。一年四季所专务的是神修神练;…  相似文献   
233.
以599名青少年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普通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弹性状况,探讨家庭弹性在家庭压力与青少年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之间的补偿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弹性水平较高;(2)家庭压力对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3)家庭弹性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具有补偿作用。家庭弹性在家庭压力与青少年孤独、幸福感之间存在保护性的调节作用,高水平的家庭弹性能减弱家庭压力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家庭弹性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预防干预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4.
以北京市某小学三、四年级的133名流动儿童和129名非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和行为实验的方法,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工作记忆、元认知能力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非流动儿童更低,父母教养方式更消极;(2)流动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元认知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多个维度与元认知显著相关,而只有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与注意力显著负相关;(3)在流动儿童中,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部分中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元认知的影响,效应量为30%。  相似文献   
235.
沈新民 《天风》1998,(11):21-22
耶稣基督在迦拿变水为酒的神迹是主所行的第一个神迹,其中意味深长!“酒”可代表喜乐,“酒用尽了”表明这个家庭失去喜乐、平安。就在这时,耶稣基督的大能挽救了这个面临困境的家庭。主耶稣使淡而无味、如水一般的家庭生活变成了醇香美酒般的幸福生活。本段经文可以用9个字概括“耶稣作客,酒用尽了;耶稣作主,好酒来了”。  相似文献   
236.
幼儿时期是培养个体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关键期。以814名幼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素质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良好行为习惯间起连续中介作用,且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高于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要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应注重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与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37.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影响深远。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业的压力、爱情、人际交往等等。本文重点探讨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一些意见,希望对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38.
以138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家庭仪式问卷、亲子依恋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探讨了家庭仪式与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仪式、亲子依恋、生命意义感与自我控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在家庭仪式与自我控制之间起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包括三条路径: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以及亲子依恋-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39.
侯春娜  伍麟  刘志军 《心理科学》2013,36(1):103-108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因素中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文化性家庭环境与责任心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与中介调节效应。方法:采用责任心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对大学四个年级1207名学生进行测量,运用SPSS12.0、AMO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父母情感温暖通过责任心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稳定而持久的间接作用。(2)文化性作为父母情感温暖的调节变量,其与父母情感温暖的交互作用对责任心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并通过责任心中介变量,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产生稳定而持久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40.
张赫羽 《法音》2013,(8):35-40
《地藏菩萨本愿经》在天台宗判教中划归为法华涅槃时,属于一乘圆教。《法华经》之圆顿,在于其会三乘法为一佛乘。而《地藏菩萨本愿经》之殊胜则在于,将世间法也导归佛法。本文试图以"身"这一概念管窥其导归之法:看菩萨如何导众生之功利动机归道德之行;导众生之生死恐惧归菩提大愿;导众生之家庭伦理归出世善根。佛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