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正佛塔起源于印度,最初建塔主要用于埋藏、供奉佛陀和高僧的舍利,形制也比较单一。后随佛教的发展、东传,为中国建筑所采用,经过古代匠师的不断创造和印度佛教文化的持续传播和影响,发展成为包括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亭阁式塔、花塔、过街塔、经幢式塔等在内的十几种形式[1]。金刚宝座塔也是随印度佛教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242.
正本刊讯9月29日,普陀山佛教协会举行大乘庵修复暨山门落成典礼。舟山市委统战部部长忻海平,普陀山管委会党委书记兼主任蒋志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道慈法师等领导嘉宾出席典礼。大乘庵监院题旺法师主持仪式,道慈法师、邱平海局长、蒋志伟主任等  相似文献   
243.
正本刊讯4月16日至20日,应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潘·瓦那密提主席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率领由中国佛教协会、第27届"世佛联"大会陕西省筹委会和宝鸡市组委会组成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出访泰国,赴"世佛联"总部出席"世佛联"第82次执委会议,并就第27  相似文献   
244.
论佛廉文化     
"佛廉文化",是指佛教文化中蕴含的许多廉洁、廉政的元素。其既有深厚的佛教哲学思想基础,也有现在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其内涵包括缘起性空的世界观、中道的方法论、"无我"的人生价值观、"五戒""十善"的行为规范、因果报应的人生法则、"清心寡欲"的养生之道、普度众生的境界追求等七个方面。其现实意义体现在:对利用和弘扬中国传统佛教文化具有示范意义;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体系具有理论意义;对推动廉政教育具有方法论意义;对反腐倡廉建设具有治本意义。  相似文献   
24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论争就思想层面看,主要表现为佛教与道家、道教两种不同思想体系的争论。佛教与道教虽然都是以出世主义为导向的宗教信仰体系,然而由于双方在了证的终极境界、对生命价值的看法以及思维方式等诸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二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论争中,思想之间的交锋极为激烈。本文主要从终极了证境界、思维方式、菩提与道等三方面着手,研究魏晋至隋唐时期佛道二教哲学思想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246.
《佛教文化》2013,(1):125-125
正月初一日:弥勒佛圣诞;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粲;十九日:观音菩萨圣诞;廿一日:普贤菩萨圣诞;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萨圣诞;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萨圣诞;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五月十三日:伽蓝菩萨圣诞;六月初三日: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圣诞;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七月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十五日自恣日,也叫佛欢喜日;廿四日:龙树菩萨圣诞;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八月廿二日:燃灯佛圣诞;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三十日:药师琉璃光佛圣诞;十月初五17t:达摩祖师圣诞;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十二日初八日: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廿九日:华严菩萨圣诞。每遇到以上节日,大部分的寺院都会举行纪念仪式,诵持与佛菩萨相关的经典或礼拜佛忏仪等。如代表欢喜的弥勒菩萨圣诞,正值新春佳节,一般寺院均举行礼拜千佛法会,象征迎接弥勒菩萨早日降诞成佛,并以此贺年。  相似文献   
247.
潘平格从体与用、本体与工夫等基本用语和理气心性论、工夫修养论等基本理论方面对整个理学都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批判,认为理学的这些用语和理论都是来源于佛道,而不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他的批判触及了儒佛道相互关联的一些基本问题,对于纠正理学的空疏无用、虚玄放任的流弊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类比的结构表层,在具体内含方面则缺乏深入细致的论说辨析。他批判理学的目的在于恢复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传统,但只是指出了这一方向而已,并未能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一套新的儒学理论,这或许是他到后世湮没无闻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48.
《法音》2014,(10)
正尊敬的会长、尊敬的摩诃僧伽:我怀着极其欣喜的心情,向在中国陕西省宝鸡市举行的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致送以下贺辞。在中国,陕西省在研究及弘扬佛教方面一直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有鉴于此,"世佛联"大会在陕西举行大会是非常恰当的。中国在科技方面的进步,一日千里,在经济上不断发展,并日益成为世界上非常强大的国家。一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往  相似文献   
249.
20世纪早期以来,泰国佛教传统日益遭受到西方文明和现代性的巨大冲击。如何重新塑造自身作为佛教徒的文化身份成为现代泰国公民的一个重要问题。佛使比丘(Buddhadasa Bhikkhu)对佛教与世俗生活的关系、佛教与政治社会的关系、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创造性地解答,一方面为现代泰国公民-文化身份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也仍然体现出公民与文化身份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250.
金申 《佛教文化》1995,(3):38-40
佛教故乡在印度。 古往今来,为了回到自己精神的“故乡”,有多少高僧大德为寻求佛法,不惜捐躯殒命,渡流沙、攀雪山、吃尽非人力所能承受之苦而最终到达目的。中国佛史上的朱士行、法显、慧超、玄奘只不过是这西行求法志士中的佼佼者而已,那些中途受阻未能成行或中途舍身者又知有多少呢?还有众多的到达西方的求法者因种种原因而于佛史上不彰,就更不知几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