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探讨了几种流行的《约翰福音》中译本的"λóγoζ"译名。在梳理"λóγoζ"希腊文含义的同时,作者从语言学和传播学角度指出,不同的"λóγoζ"译名反映出不同的中译者在跨文化诠释中所持有的不同哲学背景与解读视角,但各自不同译名总的说来可以划分为"道"和"圣言"两大系统。相对而言,《和合本》"道"的译名比较好地在"λóγoζ"的希腊原意与汉语表述中间取得某种平衡,而该译名乃至整部《圣经》的翻译与现代汉语发展演变间的修辞互动也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2.
郭学信 《学海》2002,(5):138-140
范仲淹是古代中国士人阶层中极具儒者风范的典型代表。仅从支配其行动的观念上看 ,范仲淹的人格就与儒家的忠道意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人格中所表现出来的“事君有犯无隐 ,有谏无讪”的诤谏精神 ,从忠君出发派生出来的诚厚立国、无欺天下、关心国家兴亡的精神境界 ,以及忧民、爱民、为政清廉的仁政思想 ,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忠道意识中许多具有永恒价值的一面。  相似文献   
993.
雨洗凡心     
红泥 《中国道教》2004,(1):60-60
三伏天的炎热,加上蝉羽振动的噪声,使得这个夏季越发的枯燥。虽然念了无数遍“心静自然凉”,一颗未了的凡心,还是被搅的不得安宁,人像是丢了魂。正在难耐之际,远处的天隐隐传来雷鸣,不一会铜钱般大的雨点当空落下,赶紧跑到空地上,任由这突如其来的清爽洗涤。雨中的凡胎,由于感染了世俗社会中的种种外在观念,贪嗔痴爱全没放下,几乎将灵光中的一点道性泯灭。已经全身湿透了,温度正在下降,心里有一丝清凉在上升。猛然记起《清静经》中:“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的圣语,脑子里清明了许多。记得在哪本书里…  相似文献   
994.
李刚 《哲学研究》2012,(2):54-60
<正>正义问题是当下中国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说到科学发展观,人们会马上想到生态环保、绿色GDP、调整结构保增长,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等。其实,这些都还不能说是科  相似文献   
995.
应新加坡玉虚道教协会的邀请,以李信军副监院为团长的北京白云观经乐团于2010年1月21日至26日出访新加坡,参加庚寅年祈福增运大法会活动。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冯正伟  相似文献   
996.
江西樟树市是驰名中外的“药都”,素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在这个城市里,有一座曾焕发出耀眼光辉的道教宫观——三皇宫。该宫是樟树药都的纪念碑,是樟树药文化和道教文化的载体,也是医道同源、药道同源的最好见证。此宫坐落在樟树市密如蛛网的街巷深处,它既有道观的庄严,又带有世俗的繁华。它曾经是樟  相似文献   
997.
《黄帝四经》“道生法”命题以“自然法”开出“世间法”,这一方法论指向一方面使得黄老之“法”向上获得道家学统渊源及形而上学依据,从而沟通天人.另一方面,在向下的落实上,“道生法”命题表现出道家“因循”自然万物所呈现的法度来指导人事的特征,而此“法”又分开两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隐性的作为处理人与自然万物关系之法,该“法”表现出因物制度、因形建名的标准理性思维特征,追求测度计量的精确可量化,强调名实的精准,蕴藏着走向“科学”的趋势.二是显性的作为一种宪条律令之法,体现“道”至公无私的特性,取法自然物性为人事衡量评判的依据,强调对于法令的理性利用和对最高权的限制,从而在根源上弱化和消解君侯个人意志及强权对于国家治理的干预,有开出民主的趋向.  相似文献   
998.
一九九零年三月廿九日(农历三月初三),崂山太清宫举行神像开光典礼。崂山是道教名山,素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太清宫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初名“三官庙”,后改今名,历史最久,为群庙之首。由于年久失修和十年动乱的毁坏,殿堂濒临倒塌,神像遭到毁坏。近几年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太清宫在党和政府的行政领导下,经过八十七岁的匡常修道长和全体道众的积极努力,自筹资金,修葺了三清殿、三官殿、三皇殿、东华殿、西王母殿、关岳殿、救苦殿、耿祖祠。并按“  相似文献   
999.
士鸿 《中国道教》1990,(2):12-12
1989年入续北京白云观律师法统的方丈是王理仙大师。在己巳戒坛传戒期间,我有幸与王方丈单独在一起散步,聆听他对“道”、对传戒活动的高深见解。他虽然沉默寡言,但对我们年轻后学却有问必答,言辞亲切。那古雅温和的慈祥神态,更使人产生由衷的钦敬。王方丈东北吉林省怀德县秦家屯人,生于1913年。十一岁时入私塾,读书六年。一兄一妹,父母劳累早逝,其时长兄早已自立另居。其二十四岁时无意随俗,遂在怀德杨大城子无量宫出家修道。师父赵至善,师爷王明露入道八年后(1943年),适逢沈阳太清宫金崇泽方丈于黑龙江双城县无量观开坛传戒,戒期一百天,他入坛获成为“天字第一号”戒子。  相似文献   
1000.
宋代马远《三教图》中儒佛道始祖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画像,透视出人们对三教认知在认同基础上的差异。此图原解为佛坐、道立、儒作礼,显示出扬佛抑儒倾向。南宋理宗令儒臣江子远作解,则旋转了三祖画像的原解之意,儒居于上,并深得理宗赞赏。理宗对新儒学即理学思想崇敬有加,将其立为官学,却又与理学家朱熹等不同,对佛、道表现出更多尊崇,历代少有。南宋后期,三教并尊成为时代特征,包括理学人物真德秀等。人们围绕马远《三教图》的解读,体现出那个时代的三教观。后世对此图的关注,对宋人作解的赏识以及一些新的解说,反映南宋以后儒学官学延续、三教并行的社会现实,也是三教认同思想的延伸。"心同"而"迹异",正是三教长期共存、发展并产生重要影响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