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定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死亡定义是现代生命伦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现代医学背景下对死亡定义或死亡概念的探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60-70年代,由于脑死亡问题的出现,这种讨论达到其顶峰,它涉及到医学、社会学、法律学、公共政策等各个方面.我们这里要探讨的是中国文化中的死亡定义,然而,在这样的探讨作出之前,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定义死亡的原初理论,而这个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存在.我们这里要特别提到罗伯特·威契(Robert Veatch)的死亡定义理论[1].  相似文献   
172.
二程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中叶 ,伴随着熙宁新政而起的是元旧学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而对新学首先发难的是程颢、程颐兄弟。程氏兄弟对荆公新学总体上是否定的 ,但并不排除在某些方面对荆公新学有所肯定。其否定集中表现在认为荆公新学不知“道” ,不合“义” ,学术不醇 ,心术不正 ,企图通过否定新学来否定王安石变法 ,并力图以自己创立的洛学来代替新学在北宋中后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3.
董仲舒的易学哲学思想是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丰富而深刻,主要表现在董仲舒赋予<易传>中的"元"以逻辑在先和价值根源之意义,表明"元"是一个价值本体范畴;他把<易传>的"继善成性"论改造为"天止人继"说,反映了人类在宇宙万物中之地位与意义的一种自觉精神;又把<易传>"人文化成"的思想观念发展为一种"人文宇宙观",从宇宙观高度审视人类文化,又从人类文化角度看待宇宙,观与文化观合二为一,表明了宇宙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本源和基础,而人类文化是宇宙的发展和完善.这就从宇宙观的高度肯定、突出了人文价值的崇高意义.  相似文献   
174.
郭彧 《周易研究》2004,(3):39-45
本文以朱震所列周敦颐<太极图>"动阳"二字的标注为突破口,对比杨甲<六经图>、<道藏·周易图>所列及朱熹改造等诸流变图,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的文字叙述,考证了周敦颐<太极图>的原貌.笔者认为,对<周氏太极图>的考辨,应从其"流变"人手,进而求得其图之原貌,然后方可进入考证其图之来源.文中指出:周敦颐以太极为一气,主太极有动静而生阳生阴之说,而朱熹则以太极为一理,而"理不会自动静",动静只是阴阳自身之动静,出于建立其理学系统的需要,便有意对杨甲所列<周氏太极图>进行了改造.于是,通过比较二人太极观之不同,便可从中分辨<太极图>原图与改造图之间的差别,从而分析其二人各自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5.
张化蒙 《法音》2004,(2):17-23
无论是中观学派,还是整个佛学界,甚至教外研究龙树(约2—3世纪)学者,都认为“毕竟空”是贯穿龙树一代学说的核心,这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者在研习中观学时,发现贯穿龙树一代学说的关键不是“毕竟空”,而是“二胜谛”。此一观点,笔者在拙文《龙树对“缘起”“空”“中道”思想的统  相似文献   
176.
陈兵 《法音》2004,(8):3-10
人间佛教自20世纪20年代由太虚大师等提倡以来,经过近80年的研究、实践和弘扬,已经被中国海峡两岸的广大佛教界人士普遍认同,受到社会的好评,影响波及海外,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综观当代全球佛教,即使未明确打出“人间佛教”的旗帜,而其思想内涵和发展趋势,很多与中国的人间佛教之旨不谋而合。事实证明,人间佛教,是深契佛陀本怀、适应现代社会的佛教模式。可以断言,它将进一步发展,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全球佛教的基本模式。人间佛教虽然重视“人间”———现实人生的改善,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达,或曰“人文精神”的强调,而终归是“佛教…  相似文献   
177.
论陆九渊《易》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体系中,多有依傍<易>论、融汇<易>理者在.对<周易>这部经典,陆九渊虽然没有进行系统的阐释,却以随机指点的"圆而神"的形式,发挥了许多精辟的论说."无极""太极"之辩、"乾坤易简"的原则性观念、"三才之道"的哲理内涵、<复><艮>二卦及"三陈九卦"的义理精蕴、<周易>经传所示社会人事观等,构成了陆九渊<易>说的最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8.
谦是君子之德 ,它的前提和本质是“有”,有智者之真、知、才 ,有仁者之敬、爱、德。其外在表现却是无有之“虚”,抑己之“让”,这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成功之道。谦又是文明之礼 ,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9.
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孔孟人格论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谦 《道德与文明》2004,(4):23-26,46
现代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与重建 ,离不开几千年中国文化的背景。“理想人格”的建构与“成人之道”的探索 ,始终是中国文化传统中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的核心内容 ,也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主题。孔孟的人格理论表现出对人自身的深切关注 ,对人的意义、价值的深入思考 ,对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和对崇高道德境界的不懈追求 ,其中不乏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80.
道 祖 老 子 之 著 《道 德 经 》,道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为 第 是 历 史 上 所 有 《道 德 经 》版 本 及教 尊 之 为 《道 德 真 经 》,奉 之 为 最 一 小 段 。 老 子 在 此 小 段 中 概 括 性 注 释 本 的 共 识 。 至 于 如 何 论高 经 典 。 千 百 年 来 ,上 至 帝 王 、下 地 阐 述 了 “道 ”的 本 体 ,但 老 子 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