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3篇
  免费   1篇
  266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4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丘处机,小名丘哥,山东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市)滨都里人。丘处机生于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正月十九日,祖辈业农,世称善门。“母孙氏早亡,父娶继室,怙恃之。”①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丘处机年方十九,“悟世空华,知身梦幻,拟学神仙脱轮回之苦,趣复常乐之妙源,遂抛家产,割爱情,遁居昆嵛石门峪,依道者以修真”。②其曾有《坚志》诗述及早年出家之事:“吾之向道极心坚,佩服凡经自早年,遁迹岩阿方十九,飘蓬地里越三千。无情不作乡中梦,有志须有物外仙。假使福轻魔障重,挨排功到必周全。”③大定七年(1167)九月,王重阳栖居宁海全真庵,丘处机闻重阳仙…  相似文献   
212.
苟波 《中国道教》2005,(3):41-44
道教创立后,在汲取古代神话传说及民间信仰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神仙境界系统,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仙境”的观念早在道教之前就存在。虽然道教产生后在汲取“仙境”传说基础上形成了宗教色彩更浓的神仙境界理论,但“仙境”本身并非是一个纯宗教范畴。从最早的乐园神话开始,“仙境”就是中国先民集体意识中和谐富裕、平和安乐生活的象征,是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一个缩影以及隐蔽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个美好梦想。道教在先民原有的“仙境”思想的基础,又构造了自己的神仙谱系。道教认为,神仙有不同等级,居于不同的仙境,《太平经》分神仙为…  相似文献   
213.
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214.
小时候听爷爷讲故事 ,知道山西省有个绵山。绵山历史上出了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介子推 ,曾割下大腿的肉给流亡的晋公子重耳食之 ,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后来回晋复国 ,论功行赏 ,诸臣邀功争禄 ,介子推耻与为伍 ,就背了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到绵山找不见他 ,听了狐偃、赵衰的主意 ,放火烧山 ,迫介子推出来。介子推不肯出山 ,母子合抱一棵柳树 ,被火烧死。百姓敬仰介子推高风义节 ,每到介子推被烧死那天 ,禁火三日 ,以寒食寄托哀思。于是清明前三日就叫寒食节。因此中国又多了一个节日———寒食节。绵山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就是一处向往…  相似文献   
215.
道教神仙信仰为主题的汉代画像石、砖,题材十分丰富,描绘了一幅幅鲜活的仙界生活景象,展示了神仙世界的方方面面。透过这些粗犷朴实、线条优美生动的绘画和它所处的墓室建筑特征,从画像内表现出的修炼成仙、长生术、辟邪和神仙思想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两汉时期与我国古老的民间信仰有着密切联系的道家文化的广奥和真实存在,从而透出了汉代人们对神仙的信仰和对仙界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216.
唐睿宗陵园道教石刻入藏西安博物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萧湘 《中国道教》2008,(1):43-43
2月12日,西安收藏爱好者乔连学将收藏多年的"中央黄天真文"石刻无偿捐赠给西安博物院。有关专家称,该石刻为唐睿宗李旦陵园——桥陵的镇陵石刻,大约在清末民初出土传藏于民间。  相似文献   
217.
再上匡庐参道学 ,   仙山玄境神怡悦 ;承扬传统益世教 ,   虚实相融一生活第二届庐山道教文化研讨会感怀@张继禹  相似文献   
218.
在道教的历史上,曾多次藉助国家政权之力纂修《道藏》,为道教文化的保存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从道教的传统来看,各地名山宫观历来就有搜集道经,编纂道书,甚至汇编成藏的传统,而大型《道藏》的编纂往往同这些地方《道藏》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历史现象尚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北宋学者夏竦所撰天台山《重建道藏经记》一文的考辨和疏证,试图对浙东天台山桐柏宫《道藏》的历史成因及其作用进行初步的考查,希望能引起学界同仁对中国地方道经编纂成藏的这一宗教文化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219.
玉皇大帝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尊神 ,在一般民众心目中 ,他是天庭总管 ,实际上的最高神。不过 ,玉皇崇拜初起于道教 ,他在道教中的地位是居于三清之下的第一尊神。而且 ,道教又以系统的经书 ,完整的崇拜科仪 ,向社会展示着自己的教义。道教对于玉皇崇拜的内容和形式 ,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 ,是中国文化长期演变的结果 ,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若要了解玉皇大帝崇拜所映示的中国文化的种种素质和特点 ,主要应当研究道教对他的解释和祭祀、祈求诸科仪。然后再及于民间对玉皇崇拜方式以及相应的观念 ,因为相对而言 ,这些民间的风俗 ,…  相似文献   
220.
“上善若水”是道祖老子指导人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何谓“上善”?“上善”是老子理想中最具备完美品德的圣人。道教圣典《道德经》八章中,老子形象地用自然界最不可少的,而最柔弱不争的水之品性来喻圣人之德行,正是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