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1篇
  免费   1篇
  31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忠孝与神仙     
忠孝与神仙,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是两回事。 从思想上说,忠孝是儒家人伦学说的基本价值,所注重的是世俗社会的人伦关系;神仙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理论的最高追求,所突出的是生命关怀和精神自由。从历史来看,在数千年的社会演进中,儒家一直是国家社会的正统学说,在世俗的道德伦理建设中居主导地位,道教则是以“裨益世教”的积极态度面向社会,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积极影响,济世以度世。  相似文献   
982.
日出扶桑积雪高,海空天净绝纤毫。每看剑气冲银汉,知是吹笙咏碧桃。这首诗出自元代文豪虞集笔下,题写在白玉蟾画像上。诗的前两句,借景拟人,单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不动声色地写景,若透过字面去咏味诗的意蕴,却是在绘声绘色地写入,也就是描摹画像主人白玉蟾的精神人格。“扶桑”是传说中的东方神树。传说中,太阳每天都像初生的婴儿,在扶桑的覆护下升起,“日出扶桑”就是旭日初升时的景象———当一轮红日从辽远的扶桑下冉冉升起之时,就像一盏无幽不烛的明灯,用光明撕开黑夜的混沌。晨曦照亮了天,照亮了地。大地上,一片皑皑白雪,在晨曦的辉映…  相似文献   
983.
刘国强 《中国道教》2003,(4):59-60,62
在中国的许多旅游胜地,常常见到洞天、福地之名,所谓“洞天福地”,是道教选定的仙境:“洞天”,指有山峦合抱中虚,兼采阴阳二气的“洞室”通达上天,神仙主治,众仙所居,凡夫道士居此修炼,即可登仙;“福地”即谓“得福之地”,多为地仙、真人主宰,居此即可受福度世成仙。洞天福地观念形成于东晋以前,早期道经《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十大洞天”、“福地志”。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将天下分为“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洞天福地具体名目则首先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647~735)所编《天地宫府图》,以及后来…  相似文献   
984.
我国的东北地区,在古代称燕地,是方仙道比较盛行的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而且这些少数民族及其先民们大都崇拜鬼神,奉行巫术。故此,东北地区的人民从古至今与道教的渊源都是很深的。仅《奉天通志》、《岫岩县志》中所记载的东北地区的著名道士(含方士)就有丁今威、帛和、刘海蟾、高仲振、李元久、张道中、张三丰、黄花老人、马真一、郭守真、玉化清虚真人、上清宫道士、五女道士、李本岩、邢崇光、张道士等十几位。东北地区的道教宫观更是举不胜举,仅乾隆《钦定奉天通志》、《奉天古迹考》、《奉天通志》、《沈阳县志》、《辽阳古…  相似文献   
985.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  相似文献   
986.
塔尔寺巡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惕 《法音》2004,(10):28-30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方26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又译“善规派”)的圣地,也是该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宗喀巴大师的母亲香萨阿切在大师落生的地方,修了一座莲花塔,从此,信众们开始在这里“煨桑”(即燃烧各种香末供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7.
记得在十多年前,香港道教联合会组团到北京访问,曾惠赠中国道教协会一枚纪念牌,上面“道一风同”四个大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近来我再读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在明初为道教订立的《道门十规》,对“道一风同”这四个字有了更深一层的感受。我认为,“道一风同”这样一个重要理念,不仅反映了港、澳、台、内地及海外道教界对道教一脉相承,共出一源的共同认识,而且在现代道教的发展中也应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在此,我想结合《道门十规》来谈谈对“道一风同”的一些感想。我们知道,道教以“道”名教,“道”自然是道教信仰的核心,更是道教修行和…  相似文献   
988.
浅析《灵宝度人经》所描绘的世界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有“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之称的《灵宝度人经》,给人们描绘出了一个宏伟的世界图景。这世界图景自成一个金字塔形的体系,为人们求仙问道提供了一个向上往善的动力性支架。人们只要矢志不移,不畏辛苦,脚踏着它所设建的天梯,就会一步一步地走入更高更为自由的天人境界,过上寿与天齐,美妙如画的神仙生活。本文试图揭示这个图景,以丰富人们对《灵宝度人经》教理教义的认识。一、《灵宝度人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灵宝度人经》产生于东晋末年,它是道经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早期民间道教发展到上层官方的士族化神仙道教,再发展…  相似文献   
989.
“道教养生学”是道门中人在致力于长生登仙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社会、人生及其关系的理性思考。它以贵己重生为价值取向,以形神合一、与道合真为行为范式,以超越自我、安顿生命为终极目标,形成养生范畴论、养生宇宙论、养生过程论、养生社会论、养生身心论、养生自然论、养生环境论等系统理论。由于养生范畴的鲜明指向性强化了养生效能,从而使道教养生的思想精粹世代相传。本文择其要,从生道互保、形神俱妙、性命双修、动静互摄、先天后天等方面展开论述。一、生道相保:直指养生究竟“生”不仅指生命,还包含有生长、生成、化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0.
天师道文化自祖天师张道陵创教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如果加上其前身的道家学说和方仙道崇拜,历史就更加悠久。数千年来,宗派传承,历代高道孜孜不倦地探索,创造了与儒、释并立的中国主流文化之一。其深厚的文化沉淀,丰富的人文哲理,至今仍闪烁着先辈智慧的光芒。当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天师道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一些糟粕。发掘和继承传统的精华,摒弃不合时代的糟粕,使天师道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适应世界科学文明高速发展的潮流,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故撰写此文,权当与全体道教同仁及所有热爱道教文化的社会贤达之士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