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5篇
  免费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十六大已确定了新世纪头20年我们国家总的发展目标,如何进一步领会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将是全国各族人民今后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报告》对在新时期加强宗教工作有一定的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  相似文献   
902.
宜昌市沮水两岸有大约二千座悬崖石窟,不知何人所修,何时所修,何法所修,何种用途,多年来被传为万窟之谜。经过笔者2002年的两次田野调查,初步认为这些石窟的主要功能是道教清修与神灵祭祠。石窟的年代大约从隋唐到明清,也有早至魏晋的。一、历史与文化当阳与远安位于沮水中下游,荆山的南部余脉,是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区。这个地区古属“西陵”,历史悠久,文化繁荣,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与著名人物在这里出现。黄帝创造了农耕、舟车、历法。他的妻子西陵氏嫘祖创造了养蚕织丝。据说嫘祖是远安县苟家垭人。苟家娅至今还有嫘祖庙、嫘祖塑像…  相似文献   
903.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道长: 在泉州市道协的积极筹备和大家的支持下,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福建省宗教学会和福建省道教协会共同举办的“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于今天在泉州隆重地召开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向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向远道而来的  相似文献   
904.
林舟 《中国道教》2003,(6):30-34
道教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其他宗教相比,道教的最大特点是除能给人以精神慰藉和精神寄托外,尤其重视自身生命、注重医学养生、追求健康长寿。道教的另一大特点是“我命在我不在天”,相信通过自  相似文献   
905.
我国的道教,是属于神仙信仰的宗教。何谓神仙?在福州民间长期以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神仙都是人做的,好人死后成神仙,坏人死后下地狱”,这是道教对神仙与善恶、观念的诠释。这种诠释是十分朴素、十分自  相似文献   
906.
2003年1月14日凌晨5时,道教圣地武当山玄门派第24代弟子,时年118岁的坤道(道姑)李诚玉在玉虚宫坐(羽)化。据资料显示,李诚玉是武当山有记载的长寿道人之一,是建国后第一个坐(羽)化而逝的道人。18日,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道教协会按照道教习俗,将李诚玉安葬在紫霄宫道人墓地。一、一生坎坷修得百年道1月29日下午,笔者在玉虚宫见到刚从紫霄宫为李诚玉圆坟归来的黄天才。据现年81岁的黄老先生介绍,李诚玉是她姨妈,同他一个属相,属狗,比她大三轮。黄老先生的母亲是中年得子,36岁时,夫妻双亡,当时他只有1岁多,是姨妈李诚玉将他抚养成人。李诚玉于…  相似文献   
907.
李忠 《中国道教》2003,(6):56-58
《太上灵宝元阳妙经》(以下简称《太》)是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经书,全文十卷,经文中杂有大量佛教教义。《太》以发展道教为目的,以度人为教义,以人自度为条件,提出相当丰富的教学思想和学习思想。它以道教经书为其教学内容,并提出诸如因材施教、答问、教学相长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在学习方面特别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学习思想。  相似文献   
908.
忠孝与神仙     
忠孝与神仙,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是两回事。 从思想上说,忠孝是儒家人伦学说的基本价值,所注重的是世俗社会的人伦关系;神仙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理论的最高追求,所突出的是生命关怀和精神自由。从历史来看,在数千年的社会演进中,儒家一直是国家社会的正统学说,在世俗的道德伦理建设中居主导地位,道教则是以“裨益世教”的积极态度面向社会,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积极影响,济世以度世。  相似文献   
909.
日出扶桑积雪高,海空天净绝纤毫。每看剑气冲银汉,知是吹笙咏碧桃。这首诗出自元代文豪虞集笔下,题写在白玉蟾画像上。诗的前两句,借景拟人,单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不动声色地写景,若透过字面去咏味诗的意蕴,却是在绘声绘色地写入,也就是描摹画像主人白玉蟾的精神人格。“扶桑”是传说中的东方神树。传说中,太阳每天都像初生的婴儿,在扶桑的覆护下升起,“日出扶桑”就是旭日初升时的景象———当一轮红日从辽远的扶桑下冉冉升起之时,就像一盏无幽不烛的明灯,用光明撕开黑夜的混沌。晨曦照亮了天,照亮了地。大地上,一片皑皑白雪,在晨曦的辉映…  相似文献   
910.
刘国强 《中国道教》2003,(4):59-60,62
在中国的许多旅游胜地,常常见到洞天、福地之名,所谓“洞天福地”,是道教选定的仙境:“洞天”,指有山峦合抱中虚,兼采阴阳二气的“洞室”通达上天,神仙主治,众仙所居,凡夫道士居此修炼,即可登仙;“福地”即谓“得福之地”,多为地仙、真人主宰,居此即可受福度世成仙。洞天福地观念形成于东晋以前,早期道经《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十大洞天”、“福地志”。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将天下分为“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洞天福地具体名目则首先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647~735)所编《天地宫府图》,以及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