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1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4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51.
友好往来     
《中国道教》1995,(4):59-61
应我会邀请,以香港道教联合会副主席、省善真堂总理周铭先生为团长的香港省善真堂参访团一行十一人,於10月3日至18日来北京、山东、上海等地参访,并拜会了中国道教协会、山东省道教协会、上海市道教协会,参访了北京白云观、泰山碧霞祠、崂山太清宫、上海白云观、上海浦东钦赐仰殿等道教名山宫观。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参访期间。  相似文献   
852.
孙思邈(581—682)唐代道士,著名养生家、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及长,通百家之说,崇尚老庄学说,兼通佛典。年十八立志学医。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隐于太白山,学道、炼气、养形,深研养生之术。静帝时,征为国子博士,不就。隋大业中(605—618),曾游蜀中峨嵋。隋亡,隐于终南山,与沙门道宣友善。唐武德中(618—626)以修炼、行医闻名。太宗即位,召孙思邈入京师,时孙思邈年事已高,而听视聪了,太宗叹为“有道者”,授予爵位,不受。后再入峨嵋炼“太一神精丹”。显庆四年(659)拜为谏议大夫,仍不就。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病请归。永淳元年(682)卒。享年一百零二岁。是历史上记载确凿的年寿最高的学者。  相似文献   
853.
沈阳市道教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于3月28日在沈阳太清宫召开。与会代表听取和审议了市道协第三次理事会的工作报告,修改了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四次理事会和新领导班子。选举王全林为会长,石崇峰等四人为副会长。  相似文献   
854.
入学感受     
我于1989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太清宫出家,对道教的信仰我非常虔诚。在平日的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一个道教徒缺乏道教知识的困难性。对游客及香客们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他们一个较全面的、深刻与透彻的解说,内心常常感到不安与内疚,我是多么地渴望能有再学习的机会呀!当我得知中国道教学院招收坤道班学员这个消息时,高兴地不知如何是好。但细一思量,又开始担心了。  相似文献   
855.
易心莹,当代著名道士、道教学者。俗名易良德,字综乾,法名易理轮,四川省遂宁市老池乡双河口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9月26日,卒于1976年春季。生前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协委员、青城山住持。当时尚无四川省道教协会,但易心莹作为四川道教领袖的地位,已是不可否认的了,《四川省志·宗教志·道教篇》就将他和彭椿仙过长作为当代四川道教界的代表人物立传。  相似文献   
856.
碧霞元君信仰是泰山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道教神仙中。碧霞元君威灵赫赫,庇佑九州。特别是明、清时期,正统道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受到限制,而泰山碧霞元君信仰却达到了鼎盛,“泰山行宫”(娘娘庙)遍及全国,元君诞辰日的庙会演化为民俗节日,每年到泰山朝山进香的十方善信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种兴盛,正是道教趋向民间、趋向世俗,普及于普通民众心中的一种体现。从这种意义上讲,明清道教并非衰落,  相似文献   
857.
中国道教学院第一期进修班学员与第二期专修班学员经过两年的学习,于1994年12月27日圆满毕业。毕业典礼的会场上,窗明几净,水仙飘香,学员们个个道装整齐,满面春风。上午九时许,在热烈的掌声中,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国务院宗教局杨同祥副局长、袁炳栋副司长及道协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典礼。  相似文献   
858.
茅山道教自东晋魏华存正式创立以来,一直被崇奉不衰;隋唐时代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人竭力推崇而名声大振,该派从肖梁至北宋中期,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与龙虎山、阁皂山同为道教著名的三大符箓派。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正一道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阁皂山及茅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从此,茅山正式归入正一道。从茅山的历史发展来看,他对整个中国道教的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道教史中也具有极高的地位。相传早在黄帝时代,中原有位展上公迁往伏龙山溪上(今茅山玉晨观)“手植白李弥满,食之味异美。”夏、周、春秋、战国时期,茅山已为帝王巡游和采集药草的名山。  相似文献   
859.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二月二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五日,道教全真派在祖庭北京白云观举行了隆重的传戒受戒活动。全真道传授戒法,自元朝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始,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王常月方丈在白云观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全真道风更为大振。后因战乱等各种原因而中断。这次开坛传戒,是解放后首次传戒,是道教宗教活动中的一件大事。由全国各地名山宫观举荐来京受戒的全真派道士共计七十五名,其中乾道约占60%,坤道占40%。  相似文献   
860.
道教音乐是指道士在斋醮仪式中演奏的道曲和伴奏的曲牌。斋醮又俗称打醮,赤叫做道场、经忏或法事。道教斋醮仪式虽是为宗教目的所创,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历代道士、文人的不断增饰、润色,添进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容,使其场面体现出庄严、和平、紧张、热烈的气氛。在整个法事程序中,更加体现了音乐的内涵。斋醮不仅是道士的修持方法,而且是用来团结群众、阐道布教和宣传教义的主要手段。因此,斋瞧科仪与广大民众的文化思想、风俗习惯等关系密切。其音乐不但流传广、影响大,旋律古朴,风格独特,与古代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由于地方范围的限制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又与地方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基于此,本文拟对苏州地区道教音乐,作一肤浅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