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5篇
  免费   1篇
  262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4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北洋时期,道教在城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与命运出现新的样态。京师警察厅依据相关国家政令对北京道教进行市政管理,由此东岳庙成为官方的社会治理客体,二者之间形成暂时的平衡关系。在官方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下,该庙道士被去除官员身份,基本延续旧有的自我管理规制,生活更为世俗化,而涉及道士婚姻的法律条文颇显滞后。其仍以传统方式化导民众,在招收道徒等问题上遵循常规、常情与常理,却不符合内务部的相关训令。可以说,这一时期东岳庙的演进轨迹在微观层面体现道教参与社会治理的效用及其困境,同时反映北洋政府主导的城市社会治理在制度安排、主体定位与民众日常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隔膜和错位。  相似文献   
62.
吴昊 《中国宗教》2020,(2):54-55
老子关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观点充分体现在太极拳的运动之中,成为太极拳技击的根本宗旨。太极拳以柔为主的技击艺术,具有松、柔、圆、缓、匀等特点,只有动作自然安舒,轻松柔和,方能使内气顺畅地运行,同时能促进人的意识在太极拳吞化和发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柔的功能,为以柔克刚创造必要条件。太极拳通过身体运动形式阐释"道"的内涵,是道教"动功"修炼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这种表现形式为修炼者提供悟"道"的实践途径。太极拳遵循"太极生两仪"的阴阳变化原理,强调将意念、呼吸、肢体运动结合起来,将虚实、动静、刚柔、开合种种相反相成的矛盾统一于一体。  相似文献   
63.
道教服饰,亦简称"道服",是指以"道"为核心理念而构设的服饰类型。历史上,道教不仅把道服规定为"中华之衣"(《洞玄灵宝千真科》)、"黄帝之衣冠"(《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而且确实从服饰的类型、形制、服色等方面,进行了中国化的美学伦理设计,充分彰显出中华文化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4.
今天,举行中国道教学院的成立开学典礼,我代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向道教界的朋友们表示祝贺。道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至今还有许多群众信仰。近年来,全同陆续开放了一批道教宫观,成立了几十个道教协会,需要有一批政治上爱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5.
兰州市道教第三次代表会议,于一九九○年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在兰州胜利宾馆召开。与会代表共41人。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十三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有关的政策;审议并通过了《兰州市道教协会章程》和《兰州市道教宫观管理办法》;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产生了兰州市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选举韩壬泉为会长。  相似文献   
66.
67.
授箓仪规是道教正一派的重要礼仪之一,箓牒是正一派道士的凭证,箓牒代表着道士道行之高下,道法之精拙,道位之尊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授箓能够坚定信仰,纯正道风。  相似文献   
68.
应澳门道教协会邀请,中国道教协会组成以任法融会长为团长、丁常云副会长、袁炳栋秘书长等7人的参访团于2007年3月16日至20日赴澳,参加了“2007道教文化周”活动。  相似文献   
69.
心灵返朴与生命归真——《道德经》养生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的养生术滥觞于《道德经》,其养生思想和方法博大精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古及今注疏《道德经》者对其养生思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  相似文献   
70.
本文讨论两个问题 :一、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 :“道始于情 ,情出于性。”此处之“道”即儒家所说的“礼” ,文献中儒家常常将礼乐制度称为“道”。《管子·心术》亦云 :“礼者 ,因人之情 ,缘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道”亦同于“易” ,《礼记·中庸》云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即《周易·系辞》云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易、变同义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施》云 :“变谓之情。”此与简文云 :“道始于情”相应。二、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 :“道四术。”此即《冠子·博选》中的“道凡四稽。”亦即《老子》中的“四大” ,相似议论还见于《管子·山权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