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7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正本届论坛以"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为主题,契理契机,对于引导道教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正信正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本届论坛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运用道教的思想和智慧,问诊把脉、探寻良方,体现了道教界对知行合一的不懈努力,对时代责任的自觉担当。本届论坛既有大会演讲,又有电视论坛和分论坛讨论,纵论文化之道、养生之道、天人之道,畅谈道教慈爱精神、诚信思想、生态智慧,主题突出、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952.
正9月19日,第四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在成都都江堰市青城山开幕。国家宗教局一司司长刘威,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黄信阳、黄至安、唐诚青、林舟、张金涛、张凤林、黄至杰、李光富,秘书长王哲一,四川省、成都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道教界、文化界、学术界、工商界代表共400余人出席。刘威司长、张继禹副会长在开幕式上讲话。开幕式由黄信阳副会长主持。本次文化节以"自然、生命、和谐、发展"为宗旨,以"道养千年·时代新篇"为主题,阐释了新的时代意义。其间举行了道教文化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953.
正座谈会大致达成了几点共识:一是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作出重要贡献。二是道教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时要找好定位,增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三是道教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只有固本培元,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推动全国道教界人士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更加明确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并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对道教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道教  相似文献   
954.
正江西自古就有道医同源的传统,如汉末三国时董奉"杏林春暖"的佳话,魏晋时许逊"悬壶济世"的美谈。而萍乡天符宫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着深厚道医传统的道观。江西自古就有道医同源的传统,如汉末三国时董奉"杏林春暖"的佳话,魏晋时许逊"悬壶济世"的美谈。而萍乡天符宫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有着深厚道医传统的道观。在萍乡地方志书中有两段文字记载了天符宫的历史:一段是《萍乡县志》  相似文献   
955.
正《华夏赞》为道教科仪中所唱歌词的一种,是源自《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经》的一首赞颂,在唐代以后被单独命名。《华夏赞》并非寇谦之《云中音诵》,亦非道教音乐的起源。关于道乐源流,陈国符先生在《道乐考略稿》中认为:"至唐代,据见存张万福、杜光庭斋醮仪,道乐曲调之确实可考者,亦仅《华夏赞》及《步虚词》两种。"1并指出寇谦之的《云中音诵》就是《华夏赞》。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956.
电视论坛     
正11月26日,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举行三场电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主题"文化之道"、"天人之道"和"养生之道"各抒己见,深入挖掘道教文化的历史沉淀,阐释道教思想的现实启迪,为观众带来了丰厚的思想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957.
著名哲学史家、易学大师朱伯岜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水平,在同西方的哲学接触以前,主要是通过对《周易》的研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周易》的影响并不限于儒学的领域,其它系统的哲学也不同程度上从《周易》的研究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如魏晋玄学和道教哲学同易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懂得易学,对玄学的形成和演变,对道教的炼丹理论都难以作出正确的评论。  相似文献   
958.
《道藏通考》是西方道教学者兼汉学家对中国道藏典籍研究和阐释的成果,这一辩读活动属于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对话,更是两种宗教之间的对话,在基督教的意义系统和中国道教思想传统之间搭建了诸多通道,《道藏通考》注定带有"经文辩读"的基本性质,其中部分道教术语的西化处理体现了异质文化互动中的视域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异质信仰的融合。  相似文献   
959.
本文介绍台湾人类学界刘枝万与李亦园两位前辈学者.其中刘枝万延续了日治时代流传下来的全岛性宗教寺庙庵堂普查方法,继而转入道教建醮仪式的调查,独沽一味,针对道教派别与从业人员的分类,以及道教仪式的细腻描述.其方法学是依照日本民俗学的作法将调查对象巨细靡遗地描述以便完整保留.相对地,李亦园在战后从福建到台湾学习人类学,从台湾原住民宗教研究转入汉人宗教研究因而重视代表整体汉人文化的民间信仰,其研究特色是采取宗教人类学理论来涵盖性地检视汉人宇宙观与民间信仰包括祖先崇拜,风水信仰等的关系.其方法学是采取欧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具有重点性与选择性的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960.
道教“农道合修”思想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