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3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看到《道德与文明》今年第一期刊登的创刊30周年征文启事,就决定要写点文字,纪念这位陪伴我在伦理学园地耕耘的良师益友进入而立之年! 在写此短文前,我特意将自己在《道德与文明》上发表过文章的刊物找出来,浏览一下竟很诧异,从1989年至今,我在这本杂志上共发表了25篇文章,其中有14篇次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还有一些被摘要介绍.那一刻我对刊物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972.
近年来,俄罗斯民众道德滑坡严重,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此情境下,国家与教会在教育领域展开合作,形成了东正教文化教育的新局面.东正教文化教育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道德为宗旨,在教学大纲、组织原则、教育宗旨、教师培训、教学内容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体系.当然在具体的东正教文化教育实践中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73.
高峰 《道德与文明》2012,(3):99-101
目前我国社会诚信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应从三个方面切入:其一是借助制度教育功能以信用机制遏止失信行为;其二是发挥文化的陶冶作用以人文精神滋养诚信品格;其三是提升吾人伦理觉悟以公民意识唤醒信义良知.  相似文献   
974.
幸福是对个人具有重大意义的欲求得到实现后的一种美好的心理体验,国民幸福则是社会成员个人正当利益获得满足后的幸福感受的总和.由于幸福本身所具有的主观性、比较性、衰减性和非评价性特征,决定了国民幸福不可能被他人给予或创造,也决定了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下国民必然具有期盼特续提升幸福的需要.政府虽然不能直接为国民创造幸福或给予国民幸福,但国民幸福与否却与政府直接关联.从根本上讲,政府存在的基本理由就是满足国民的幸福需要.为实现和不断提升国民幸福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既是政府的天职,也是政府德性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975.
从伦理的角度看,道德焦虑体现了人类对“善”的渴望和追求,是人类对自身所处的道德困境进行反思时做出的心理反应,在维持伦理秩序和人性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焦虑毕竟是一种精神困扰,它在当今时代的凸显,意味着我们陷入了现代性道德困境中.从道德焦虑的伦理本性及其产生的现代性根源来看,要有效化解道德焦虑引发的精神困扰,把道德焦虑转化为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须做出一系列伦理上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976.
贺磊 《哲学研究》2022,(4):96-107
黑格尔对康德伦理学的形式主义所作的批评是富有影响力的,他指责康德的纯粹实践理性概念无力在内容上阐明道德的本质。而当代康德主义者在回应这一批评时,却未能在道德现象中揭示纯粹实践理性与客观价值的实质关联,也因此不能彻底反驳黑格尔的批评。通过对康德道德哲学的分析,本文将表明:一方面,形式主义进路服务于论证纯粹实践理性的可能性,并构成了对道德现象的哲学诠释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该诠释成功地揭示了道德意识的意向结构及其事实性要素,并导向了“目的自身”的概念。因此,康德的形式主义伦理学所导向的道德目的论可以构成一种实质价值学说。在与道德目的论的关联中,康德伦理学的形式主义及其纯粹实践理性概念能够得到恰当理解和有效辩护。  相似文献   
977.
为探索内隐道德直觉和外显道德推理在道德评价中的差异及其内在机制,此研究将道德图片内容限定在伤害/关心维度,同时考虑道德效价以及情绪唤醒度,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内隐和外显道德任务中,道德直觉和道德推理的眼动轨迹及其加工过程差异。眼动结果发现,外显和内隐任务中个体均对低唤醒道德图片的首次注视时间更短,对低唤醒不道德图片总注视时间更长; 内隐任务和外显任务早期自动化加工阶段的平均凝视时间无显著差异; 内隐任务中,对不道德图片比对道德图片晚期平均凝视时间更长,瞳孔直径在中晚期时显著增加。此研究结果提示无论是道德直觉过程还是道德推理过程都是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道德直觉过程的加工可能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978.
采用道德认同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和五因素正念度量表对5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道德认同的两个维度—道德认同内化和道德认同符号化均能正向预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2)共情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通过共情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正念减弱了道德认同符号化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增强了共情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79.
意雯 《天风》2013,(5):57-57
4月5日,吉林长春市一市场内一位老人突发脑梗摔倒,事件发生后,网络、报纸等各类新闻媒体上,迅速出现了"老人市场摔倒,1 78人跨过仅1人守护"的新闻,网络上更是将之与小悦悦事件相提并论,大肆感叹人情冷漠、道德沦丧,叫骂声铺天盖地。可是,4月9日,经过对事件的深入了解,媒体纷纷有了新的报道:老人倒地后,有人第一时间打120求援;有人在维持现场秩序,让行人不要围观、避开老人小心通过……很多人都关切询问老人情况,没有扶老人也是因为怕贸然施救导致二次损伤。事实是热心人不少,路人并不冷漠。  相似文献   
980.
本文所要论证的主体性概念可以定义为针对社会和自然我们有能力批判性地进行反思,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和果断地行动。主体性的某些基本特征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即2010年秋对智利圣何塞矿难中被深埋地下69天的矿工进行的救援行动。除了应用于建造钻井架、制造将被困矿工运载上来的救援舱的科学技术,救援人员的智巧、利他主义使命感、锲而不舍,以及被困矿工有目的的团结一致无疑是促使这项救援行动成功完成的关键因素。在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关键时刻,对全人类所处的困境进行反思具有重要意义。的确,该是知识分子站出来担当责任的时候了。为了使我们的世界可持续发展,他们要为自己确立有目的的和坚决的主体性,锲而不舍地寻找更新自我、让人类不断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